close


節目目錄

本期「會員包」是一個付費節目的合集。至少含6期獨家內容,會以「專題+節目+直播」三種形式呈現。已有超過10小時獨家節目現在就可收聽,其餘在明年除夕夜前(1月31日)陸續更完。
一、兩期專題:
1、《沙丘》
(已更新①-③音頻,④⑤在10月底更完)
①影:大衛·林奇版《沙丘》與《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
(主播:靳錦&田野&波米;時長1.5小時)
②劇:《沙丘》與《沙丘之子》(2000-2003,迷你劇)
(主播:靳錦&田野&波米;35分鐘)
③游:從《沙丘》到《沙丘3000》
(主播:麥教授&波米;時長30分鐘)
④書:弗蘭克·赫伯特的《沙丘》原著
(主播:麥教授&魯韻子&波米,10月22日更新)
⑤網:「基地VS沙丘——科幻巨著的改編路線鬥爭」
(10月底更新)

2、《指環王》
(總時長約7.5小時,已全部更新完畢)
①隨片評論01期:《指環王3:王者歸來》加長版
(主播:楊超&波米;時長:4小時2分鐘,另附「碟2」開頭版供有DVD&BD碟片的聽眾收聽)
②跨媒介外延:《霍比特人》三部曲&《指環王》動畫與遊戲作品
(主播:麥教授&波米;時長:1小時23分鐘)
③導演外延:彼得·傑克遜生涯作品全回顧
(主播:麥教授;時長:1小時21分鐘)
④事件外延:《指環王》死於短視頻時代?
(主播:楊超&法蘭西膠片&波米;時長:約31分鐘)
彩蛋:《指環王》原著作者托爾金墓地與酒吧探訪指南
(麥教授/文,純文字)

二、多期日常節目優先收聽
1、MA132:特區修改「電影檢查條例」(主播:波米)(已更新)
2、NO.219:維倫紐瓦版《沙丘》長節目(10月25號會員首發)

三、至少兩期獨家長節目
(範圍為「資源新片」)
四、至少兩次直播活動:
1、2021年「華語片」查漏補缺
(時間:11月上旬直播;主播:波米與其它嘉賓;長度:約2小時;有回放存檔)
範圍:此前沒出節目的華語新片(包括不限於:吉祥如意、同學麥娜絲、第十一回、緝魂、再見奈良、迷航等)
2、2021年「外語片」查漏補缺(時間:12月-1月;主播:波米與其它嘉賓;時長:約2小時;有回放存檔)
範圍:此前沒出節目的外語新片;

五、附贈:
1、每月日常節目及會員節目單(節目單以文字形式呈現)
2、《奧斯卡十年專題》小鵝通/鵝學習分段版(2010-2019,與去年同名專題無差別,在「小鵝通/鵝學習」收聽)
3、往年所有日常節目(長節目、馬後炮和耳旁風,含所有被刪節目)
(提示:以上所有節目購買後可長期收聽,不受自然年限制。)

付費說明

本期「會員包」是一個付費節目的合集,售價99.9元。會員節目放在「小鵝通/鵝學習」的反派影評賬號中,長按上圖識別二維碼或點擊「閱讀原文」付款即可。購買後,可直接在微信端收聽(已支持熄屏),也可下載「鵝學習/小鵝通」APP收聽本節目。
蘋果用戶注意:如您原來安裝的「小鵝通」APP已停用,只需重新下載「鵝學習」APP重新登錄,或直接掃碼在微信端收聽(已支持熄屏播放)。

導語

如果不是《沙丘》上映了,這套會員節目我還能再剪三個月。研究了好幾個月新的節目形式,等我把它們一鍋端上來的時候,還是不知道算不算黑暗料理。

可能不少人疑惑為什麼還有《指環王》專題。它可算暴露這套節目最早希望推出的時間。一切的開端源於《指環王》內地重映時遭遇的「新觀眾打差評」事件,當時我和膠片、楊導聊起了短視頻培育下的新觀眾審美,以及谷阿莫式的「三分鐘看片」對電影的影響,就突發奇想要做一檔「隨片評論音軌」的節目,影片就選了當時還在重映的《指環王3》。

按說隨着碟片退出主流,這類隨片評論因為門檻過高已經越來越小眾了。它的門檻也是它的特點——與電影等長。如果你想聽完音軌,意味着必須對着畫面再看一遍電影,而「再看」這二字的背後,還有「之前已經看過」的前提。簡直沒有比這個形式更反「三分鐘看電影」了對吧?它對老影迷曾是多大的福利,對短視頻觀眾就會是多大折磨。

所以新節目這麼搞,聽着就很黑暗料理。尤其我們的音頻還不是嵌在DVD里的音軌,甚至你連快進和倍速都沒辦法用,更別提第一期還是超過4小時的《指環王3》加長版。

其實從反派影評一開播,就不斷有人勸我把節目剪短一點。那麼經過五年時間,一檔「單音頻4小時」的新節目出現了。它是一道門檻,也是一劑預防針——受不了的,沒看過的,止步。我也替您覺得虧。

有勸退的,也有要回饋的。五年來是所有支持我們的聽友能讓反派影評走到現在。那天我在微信後台整理了幾十位給我們累計打賞達到四位數的聽友,今天我們把這套新節目送給你們。其中已經付款的朋友,我會在10月底前按ID全額退款,同時保留會員權限。恕我無法因此感謝更多人了,但如果有可能,今後我們也會進一步明確會員階梯。

此處就不聊太多情懷了,還是希望節目本身能吸引你。

《沙丘》當然是時下的新片,是今年門檻最高的好萊塢大片。更重要的是,它是「跨媒介特許經營」的一個經典案例。《沙丘》的文化產品涉及書籍、電影、美劇和遊戲。這也為我們一檔全新的節目形式找到了框架。此後,這類不定期推出的「專題」將成為凌駕於三檔日常節目之上的新欄目,每一個都將包含數期長節目和馬後炮,用來跨媒介的深入探討同一IP。對應到《沙丘》就是「書、影、視、游」,一類一期。這裡還要感謝麥教授,遊戲章節他提供了很多我完全不了解的內容。

《沙丘》不僅關於經典回顧,同樣觸及當下之爭。眾所周知,它和《基地》這兩本同時代的巨著,一個拍了電影,一個拍了美劇。好像天意一般,它們也都在隔了半個多世紀後的同一時間問世。而且此次的《基地》和《沙丘》在各方面都是全球頂級配置。無論主創團隊、成本規模,甚至流媒體發行渠道,幾乎都是地表最強。

那麼,說了幾年的流媒體取代影院,吵了幾年的美劇取代電影,今天終於要有正面的決鬥了。如果說「科幻」已是電影最核心也是最後的堡壘,那麼兩者的勝負將不僅關乎於兩本書的改編,更決定着今後全球媒介形式的更迭。

這場仗,既分勝負,也決生死——它是好萊塢電影的賽末點。

說到現在都圍繞着一個詞:門檻。節目的門檻,電影的門檻。最後還有風險的門檻。我不想說是頻繁的刪文讓我們搬家。但你確實可以認為,我希望犧牲一部分影響力來維持表達的尺度。你可要注意,我說的是「維持」,本來也沒什麼電視台不讓播的,只是維持,好像也越來越難了。

就說你們都在罵的這個鵝字頭APP吧,我也吐槽。尤其看着它越來越賣萌的大LOGO,總給我一種《讓子彈飛》般坐困鵝城的隱喻。但凡有人來問「小鵝通」為什麼用不了,我就要幫鵝總帶一次貨:它新版APP已經改名叫「鵝學習」了,您得重新下載(此處N+1)。不同的是,別人帶貨掙錢,而我是那個每年交它年費的人。

可為什麼還用呢?就一個原因。它執行的不是一些「泛用型播客」的尺度,也不是公號的尺度——連一份舊節目的目錄都要刪,我有點不能接受。

後來花半天時間,我把五年來的所有節目重新傳到了小鵝通(鵝學習)上。這裡是個半地下室,但在屋檐越來越低的時候,地下室能讓人站着。站着掙錢不一定得學張麻子,學宋康昊也可以。尤其那天我一看,張麻子本張已經去給關格格當爹了。

公眾號還會更新。會員包除了6期獨家節目,剩下的福利體現在「優先收聽」的時差上。等風控成本低一點之後,我還是希望更多內容能走出鵝城,就像我從沒想過把《長津湖》節目編入會員包一樣。
那天收到一條留言,一位朋友真誠建議我們去喜馬拉雅開一檔「播客」,這是我人生第一次體會到了「笑問客從何處來」。

反派影評回到那個連《恐龍戰隊》都出節目的階段是不可能的了。我不在意這是不是播客。我在意電影。

導語/排版:波米;
所有封圖/二維碼設計:畫電影;可關注B站「畫電影」頻道。

長按上圖可購買反派「十年專題」節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