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終於要寫到新加坡GIP投資移民了。
這個堪稱投資移民屆天花板的項目,
雖然投資額不是最高(250萬新幣),但對申請人的背景要求絕對是TOP級別了。
可以說,能滿足新加坡GIP要求的申請人,全球其它國家的投資移民項目基本也能任選了。
一、
一起來「圍觀」下申請條件:
A、企業主
名下企業近三年營業額不低於3億新幣/年;
如果是私企,需占股30%以上。
B、創二代/家族企業
直系親屬名下企業近三年營業額不低於5億新幣/年;
該直系親屬占股30%以上,或是企業最大股東;
申請人本人也參與團隊管理經營(如擔任高管或董事會成員)。
C、高增長企業創始人
企業估值500萬新幣以上,申請人為企業創始人或最大股東;
企業有知名風投或私募股權機構的投資背書。
D、家族辦公室管理人
5年以上投資管理或創業經驗;
淨投資資產2億新幣以上(限金融資產,不含不動產)。
且以上企業背景限定在這25個行業內:
如果能滿足以上A~D任一背景條件,那麼恭喜你解鎖申請資格,
具體投資要求,以下選項三選一:
選項1:投資250萬新幣於一個新加坡新的商業實體或擴大現有公司。
選項2:投資250萬新幣於GIP專項基金。
選項3:投資250萬新幣,在新加坡新建或現有的單一家族辦公室,管理資產2億新幣以上。
PS:身份D家族辦公室管理人只能選擇選項3。
極高的申請要求下,換來的也是極快的辦理速度,
相比工作/留學類移民動輒幾年甚至十幾年的移民周期,
GIP投資移民則是一步到位拿PR永居,全程僅需一年左右。
並且是先審批,後投資:通過新加坡經濟發展局(EDP)審核背景資料,符合移民要求後,再進行投資。
投資的基金項目也是全程受新加坡政府和第三方機構(Mercer美世)監管,有十餘條嚴格的設立和投資標準,
目前受認可的基金僅2支:Jungle Leaders I Pte Ltd、Phillip Ventures Enterprise Fund 6 Ltd.
二、
除了要求極高GIP外,這兩年又衍生出了一個新的「投資移民產品」,即新加坡家族辦公室項目。
但此「家辦」非上文GIP中的D類「家辦」,
而是通過設立一個門檻低一點的家辦,再以管理人的身份申請EP(Employment Pass)工簽,再進一步轉PR永居。
從申請路徑到政策依據到投資規模,都不是同一回事。
這類家辦本身不是為移民而生,
只不過如果能達到這個投資要求的話,幾乎也能達到EP的要求,於是被組合成了現在市面上的這類家辦移民產品:
申請人本身最好擁有本科以上學歷,45周歲以下,
需要在新加坡設立一整套家族辦公室架構(控股公司、基金公司、離岸公司等),資管規模最好在500萬新幣以上。
PS:單純成立家族辦公室門檻不需要500萬,但如果要匹配移民身份申請,最好是500萬甚至更高。
然後向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和人力部遞交商業和EP簽證兩部分資料。
資料完備的情況下,1-2個月即可獲批EP。
如果要轉PR永居,原則上最快持EP6個月就能申請,
但移民局會從多個維度考慮是否給你轉PR,還是繼續維持EP,
包括申請人本身的學歷背景行業、在新加坡的融入情況(居住時長、隨遷家庭成員的融入,比如小孩上學配偶居住情況等)、在新加坡的收入和貢獻等等,
所以通常也要1-2年後,才有比較充足的證據鏈材料去轉PR。
以上是從移民的角度去闡述這個家辦移民項目,
但其實目前真正在申請的人,更多是出於全球資產配置和家庭資產傳承的需求。
新加坡本身穩定的政治經濟制度和稅收政策,在全球都極具競爭力。
所以也是各國超級富豪的「稅務身份」之選。
比如橋水基金的創始人達利歐、谷歌聯合創始人謝爾蓋布林、投資家吉姆羅傑斯、以及海底撈張勇夫婦,邁瑞醫療創始人李希延等都是眾所周知的「新加坡人」。
新加坡近年還出台了一系列針對家族辦公室離岸或在岸基金的稅收優惠政策,
比如13R、13X,申請到這類基金豁免牌照,名下幾乎所有基金投資收益都無需繳納所得稅。(目前政策優惠期到2024年12月31日)
這也是為什麼新加坡家辦這兩年在國內特別火的原因之一。
投得越多,省得越多啊!
關於新加坡家族辦公室,要寫起來又是另一個系列了,
作為新加坡移民系列,就暫時介紹到這,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