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銀瑞信趙蓓、滙豐晉信駱瑩、博遠基金余麗旋因休產假,旗下基金將暫由他人代管】
工銀瑞信基金基金經理趙蓓將自3月21日起休產假,旗下工銀瑞信醫療保健行業股票、工銀瑞信前沿醫療股票由基金經理譚冬寒代管;工銀瑞信科技創新6個月定開混合、工銀瑞信養老產業股票、工銀瑞信成長精選混合由基金經理夏雨代管。
另一位滙豐晉信醫療先鋒混合的基金經理駱瑩,將從3月23日開始休假。休假期間,由該基金另一名基金經理侯玉琦進行管理。
此外,博遠鑫享三個月債券、博遠臻享3個月定開債券的基金經理余麗旋,將從3月21日開始休假。休產假期間,上述基金由現任共同管理的基金經理鐘鳴遠、黃婧麗繼續管理。(每日經濟新聞)
【回撤加劇!市場寬幅震盪,公募FOF業績太受傷,如何應對風險?】
2022年以來,權益基金震盪持續,債券基金亦波動不斷,公募FOF的業績也受波及,最近一年實現正收益的FOF產品數量占比由96%下降至31%。
對此,多家公募給出了「分散化投資」、「左側布局」等關鍵詞。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基金選擇還是資產配置,左側布局都說易行難,成為了FOF行業一個尚待解決的痛點。
此外,部分業內人士表示,低成本的對沖工具和境外資產的多元化投資工具仍有待完善,如若公募FOF能將其在分散化投資、資產配置和流動性方面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這一產品的前景將更為廣闊。(券商中國)
【多家公私募掀起自購潮,市場底部來臨了嗎】
3月16日,在國務院金融委專題會議召開後,證監會表示全力維護資本市場平穩運行,提出包括引導基金公司自購份額在內的多項工作重點。隨後,多家基金公司立即作出反應,再度掀起了一波基金自購潮。
基於近期的基金自購行為,央視財經評論員王超表示,投資者不能簡單認為只要發生基金自購潮,就是投資者買入的信號。(第一財經)
【堅信中國經濟長期向好,中加基金出資2000萬自購旗下主動權益基金】
股票市場總是在貪婪和恐懼中來回波動,如同海浪遇上颱風會變得波濤洶湧,風和日麗時又風平浪靜。風浪過後,市場將重新回到經濟基本面主導,而決定股市長期趨勢的,是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趨勢。中加基金相信,中國經濟長期增長動力仍然充足,資本市場長期向好態勢並未改變。
基於對中國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穩定發展的信心,中加基金決定出資2000萬元,自購旗下偏股基金,與持有人一起信心同行。(市場資訊)
【大跌超萬億!最牛賽道何時見底?七大投資專家最新研判】
數據顯示,醫藥板塊自2021年7月1日高點至今回調幅度已超過30%,成為市場關注焦點。
什麼引發了醫藥板塊的調整?2022年是否有機遇?哪些領域更受到關注?借道基金布局應該注意什麼?中國基金報記者專訪了七位醫藥領域的投資高手,分別為:
嘉實大健康研究總監基金經理郝淼、博時醫療保健混合基金經理張弘、建信基金經理馬牧青、光大保德信基金權益投資部副總監徐曉傑、國泰生物醫藥ETF、國泰醫療ETF基金經理黃岳、財通基金基金投資部基金經理張胤、創金合信醫療保健基金經理皮勁松
這些基金經理表示,從估值、基本面來看,醫藥行業供給創造需求,新技術不斷湧現,長期投資機會巨大,建議投資者通過醫藥主題基金參與,最好是採取定投形式布局。(中國基金報)
詳情可見:大跌超萬億!最牛賽道何時見底?七大投資專家最新研判
【見證歷史!近3000隻權益基金創最大回撤 何時企穩?基金大咖這麼說】
W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18日,剔除今年上市基金,上周合計有2990隻權益類基金淨值(只統計主基金,含QDII)刷新歷史最大回撤紀錄,占權益類基金的一半。也就是說,有一半權益類基金淨值自近1年淨值最高點持續下跌並在上周創下階段性低點。
市場走勢不佳,基金公司通過自購和積極發聲表達對後市的信心。國務院金融委會議透露的積極信號,也在短期內扭轉了股市單邊下跌運行趨勢。
博時基金董事長江向陽就表示,穩經濟首先要穩信心,穩信心的重點是穩預期。國務院金融委專題會議及時向市場傳遞的信號,是能起到提振信心穩定預期的作用。
針對市場出現的極端情況,興證全球基金副總經理謝治宇直接指出,整個大的經濟政策的環境來說,並沒有特別悲觀的依據。
嘉實基金成長風格投資總監姚志鵬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此前的短期劇烈震盪使得市場情緒處於低迷悲觀的情境中,但可以看到市場情緒與市場信心已經逐步恢復,事實上,我們一直呼籲,短期震盪無需過度恐慌,今年年內仍有望看到經濟企穩回升。(證券時報)
【少見!2家基金官宣總經理升任董事長 今年已有70位基金高管變更】
3月19日,泰達宏利基金髮布公告,公司原總經理、首席信息官傅國慶新任公司董事長,並代任總經理。據悉,傅國慶擔任公司總經理一職已近2年,全面負責公司經營管理工作,並在去年9月底開始代任公司董事長。
以往來看,總經理「升任」董事長在公募基金行業並不多見,但僅在半月前,金鷹基金同樣公告原總經理姚文強新任公司董事長。
至此,據券商中國記者統計,2022年以來已有70位基金高管變更,公募基金行業高管變動延續了前三年的態勢,繼續保持較高流動性。(券商中國)
熊基簡評丨滿倉龍頭股竟虧20%,銀河龍頭登頂股基倒數第一!看它如何「一把王炸打的稀巴爛」奪定價權成笑談!公募折戟港股,匯添富、廣發、嘉實、富國等大廠無一倖免,現在要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