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循跡· 用文化給生活另一種可能

主講:申申

策劃:申申

責編:馬戲團長

全文約1500字 閱讀約5分鐘

大家好,我是申申,可能有朋友認識我,但是大部分朋友應該還不認識我,我帶着不少朋友在北京各個胡同裡面轉悠。

對這個事情我很着迷。尤其是從去年的八九月份以來,我帶了不少的朋友一直在北京的各個角落裡面做城市考古活動。

實際上我做的這些事情不是為了考古本身,因為我們知道考古不是像我們這種沒有從考古研究所或者是考古隊出來的人去做的事情。實際上我是帶着所有的朋友在解讀我們是身邊的歷史,解讀我們本身。


城市考古的一個非常核心的東西,就是我們通過在熟悉的環境,熟悉的城市,熟悉的一個門牌號或者熟悉的一個廣告牌,去看到更多我們不熟悉或者我們說完全陌生的歷史背景和它背後的故事。讓我們知道,原來是這樣,他原來在這生活過。

我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

前不久,清華藝博有一個梁思成的大型的展覽,很多朋友對此非常感興趣。說起梁思成和林徽因,這兩位在整個中國近代學術界可以說是非常牛的人物。那麼他們在北京生活的足跡你有沒有真正去體驗過?他們生命中大部分時間就在皇城邊。而從梁思成可以推到梁啓超,林徽因,還可以推到林長民。

那麼,這兩位非常重要的民國時期的學人,他們曾經在北京城生活過的宅院,今天還在。而我們往往是從他們曾經居住過的宅院門前匆匆而過,基本上不考慮這個地方曾經出現過什麼。

所以,我們去做城市考古這個考古的活動,既有對過去消失的,今天已經消失的東西的一種重新回顧,同時也是在真真正正地走進歷史本身。因為我們走進的這片區域,實際上20-50年前可能都是這種狀態,他們可能是帶有一種亘古不變的一種狀態。但是對我們來說,我們的狀態改變了,我們去看他們的時候,實際上是在重新整理和挖掘我們曾經已經丟失掉的東西,這些東西可好也可能不好,但是它確實是在我們生存環境之中的一部分。

◇ 湖廣會館舊址

畢竟他們沒有走遠,畢竟他們的故事沒有走遠,畢竟他們的人生體驗沒有完全的在整個北京城消失。

所以我在3月27號的時候,帶着朋友們一塊去宣南地區,因為北京城唯一的留下來最完整的會館區域,就在宣南。

◇ 長按識別上方二維碼,即可報名參加相關線下活動

不過,宣南也不是一個相對特別完整的區域,它是支離破碎的。從20世紀90年代後期到21世紀的前十年北京城的大規模拆改,幾乎是改變了一座城市當中半個城的機理。最後能夠殘留下來這些東西實際上不能說微乎其微,但是已經支離破碎到了一定程度。

所以,我們實際上是用比較短的時間來串一遍還能連成線的一片區域。

曾經在北京宣南地區居住的名人非常多,包括著名的戊戌六君子。

1898年,戊戌政變之後,六君子挨個砍了腦袋,六君子之中至少四個人是生活在我們要走訪的宣南的這片區域。而且不光是他們,還有林則徐,魏源,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左宗棠,康有為,梁啓超,嚴復,孫中山,徐錫林,秋瑾這麼一批人,所以基本上都是在我們整個近代史的大圈落之內。

◇ 原湖南瀏陽會館,譚嗣同故居

其中有一個點,我們要去到譚嗣同的宅子——瀏陽會館。這個會館不是譚嗣同出生的地方,但是是他最後被捕的地方。譚嗣同出生的地方在南半截胡同,從南半截胡同到譚嗣同砍腦袋的菜市口之間的距離,前後不到1公里。所以,我曾經在一篇文章上專門寫到譚嗣同,我說他的生與死不到一,這個人實際上真的畫了一個圈。

宣南旅行,基本上都是我們課本上講過的,只要上過初中,只要對初中的語文、歷史或者是政治這樣的學科有基本了解,那麼你就肯定會知道我們所有行程中的人物和歷史典故。

那在這種情形之下,可能你會發現原來在書上看到的東西,在我們的行走過程中歷史知識和故事是在不斷增加的。

*本文首發於「循跡曉講」公眾號未經授權 不得轉載

*配圖源於網絡,若有侵權,後台聯繫刪除

◎長按識別上方二維碼,即可報名參加相關線下活動

(END)

●點擊「閱讀原文」即可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俄國女帝為何要對大英殖民地「上下其手」?| 循跡曉講

「仙人跳」 這麼老的套路,為何還有人上鈎?| 循跡曉講

好戰不善戰:俄軍的戰鬥力為何這麼拉胯?| 循跡曉講

法老詛咒:挖我墳者必死?| 循跡曉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