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劉禹錫走過西塞山江邊一遭,對五百年前發生過戰爭的地方吐出這樣的感慨。「懷古」的修辭,莫過於把依然故我的山川同煙消雲散的事與人在同一個文本里並置起來。喬治·塞菲里斯也是這麼做的。他在塞浦路斯的薩拉米斯,看到海濱滿地的碎古瓶,殘損的圓柱佇立,羅馬時代建造的教堂則塌陷了,「顯示黃金帝國的驕矜」。

不過,他沒有憑着感慨今古事的機會,發一個「從今四海為家日」的願。因為他一向四海為家:一個從流亡者演化的外交官,把歐洲各個角落走遍,遠至黎巴嫩,以及美國。

塞菲里斯領取1963年諾貝爾文學獎

好用典的詩人都把「我」藏得很深。塞菲里斯也一樣,他刻意避免從景觀、歷史引入「我」的感受這一套路。他在這首詩中說,走在海濱靜默的石頭上,他聽到石上的腳步聲,卻不見人,只有背影,而聲音從地上迴響到空中的雲隙,再從「卵石的海濤上滾過」。

這是上帝顯現的方式,但聲音的內容,卻又來自埃斯庫羅斯劇作《波斯人》中信使的台詞。《波斯人》寫的是薩拉米斯海戰中,薛西斯的波斯海軍被希臘徹底打垮的故事,塞菲里斯說,那不是一個政治宣傳劇,不是一個為提振希臘人士氣的助興戲:埃斯庫羅斯是在表達對失敗者的同情,薛西斯的失敗,是因為他霸海的傲慢企圖而遭到了懲罰,是一種「天罰」。

《波斯人》的啟示之聲響徹於這首1953年的詩作《塞浦路斯的薩拉米斯》之中,而詩中的「我」沒有下什麼判斷,抒什麼情,「我」只是「想念」,想念那些戰死的人和在戰後多年死去的人。塞菲里斯退得如此之深,在詩這種講究表達自我的形式里,我都只能看到一個沉默的「我」,一個以傾聽代替言說的敘事人。

幼年的塞菲里斯(坐者)

1953年,又一場大戰過去八年了,赫勒斯滂又一次成為戰場,然後成為磨滅的遺蹟:站在海濱卵石上的人還能說些什麼?在他隱居並完婚的波羅斯島,有一艘名叫「畫眉鳥號」的軍艦葬身,那是一條納粹的軍艦,可是塞菲里斯的詩中見不到憤怒或攥拳呼喊。他不寫政治詩,他的本分是想念和想象,如同埃斯庫羅斯所示範的,想象艦船起火沉沒時船員的對天求告:

「主啊,請幫助我們/記住這次屠殺的先兆:/貪婪、欺詐、自私,/愛的枯槁……」

受T. S. 艾略特的影響,也吸取了卡瓦菲斯的遺產,塞菲里斯在自己的詩中磨滅了具體的時空:地點是動盪的,像海波,而當下的時間,在那個「已完成」的古老希臘的身邊,也可以忽略。每讀到他的文字,就覺得那文字已落在了作者的書寫行為之後很久、很遠了,就連「我曾經如何如何」這樣的表達,塞菲里斯都拒絕。不出意外的,他嘗試過俳句,格式決定了其中畫面的超時空感:

「椅子都是空的:/那些雕像已回到/別的博物館去了。」

「那是我們的亡友/或者留聲機的/聲音嗎?」

「且看我扶起/一隻沒用化妝品的/死蝴蝶。」

而他的中長篇的詩如《畫眉鳥號》里的諸篇,做個比喻的話,我覺得像雕像——海邊的雕像,風蝕水打,從根部向上看起,沒有哪一部分,哪一段花紋,哪一段衣服的褶皺和表情具有什麼涵義;它們必須被完整地接受、完整地看待,讓每一個詞句回到它的體系里。正如在多島的希臘,他把握每一個島的方式是聯合所有島和整個海域。

在「大海向西」這首詩里他寫到了憂愁。這憂愁是一個過程的產物,是飄零海上的人在連天的大雨沖刷下,被滿天的烏雲緊壓,各種思想被閒置、堆成「一座快要崩潰的高塔」,在沉默不語地面對彼此並各做各的工作、各自守望着同一個世界,守望山脈上的晝夜,守望着啟明星,直到那星真的從雲隙里出現,俯下眼睛,用希望之火來接近他們的時候——才出現的。它被付諸一個問句出現:

「誰來揭掉我們心上的憂愁呢?」

塞菲里斯也在海上漂着。有很多人在他的詩中說話,還有上帝的聲音;有很多雕像,很多廢墟,和海濱的石頭;他的詩也是摘不出「金句」的,金句是餵給那些無心去讀詩和感受詩的人的,為了讓他們自以為讀懂;但塞菲里斯在乎把內里的東西翻出來——那些誰也不認識的東西。有一次,那些海邊雕像在喊叫:「我們快死了!我們的神快死了!」但他們是誰?他們的神是誰?然後,他們「像發白的黎明不屑地俯視着/這眼皮肥厚的碎裂的外來犧牲者,/當死亡成群地走過的時候。」——他的神秘莫測考驗着我的信任。

雅典,1971年9月22日的送葬隊伍

塞菲里斯的葬儀成了一場抗議政府的大遊行

直到我終於發現,自己能夠欣賞他在1932年發表的《蓄水池》時了:我接受了這首詩包括其重重用典在內的全部,而非其中個別的句子;我認識到某一段略微不知所云的段落,是將詩推向一個更高的境界的必要的準備。「臉在前行」,「眼睛一排排地在一條痛苦的溝渠中打滾」,人們的愛「因時間點觸而變成大理石的雕像」,「自然的脈搏在樹葉上震響」,這時有一個水池在土裡紮根,它「積存着空中每個身子的呻吟,以及同黑天同白天的鬥爭」。

精彩的還在繼續——那池水在時光流逝中變硬,像一面明鏡,「像睜着眼睛的殷勤期待」。這時我大概知道塞菲里斯要說什麼了,可是,我不能說出來。

塞菲里斯一直是個很胖的人,有一張早早下垂的臉,慵懶木訥。在1930年代,他自己印刷出版的詩集根本賣不出幾本,但隨着二戰開始,意大利和德國相繼入侵希臘,他跟着流亡政府離開了本國,他的詩卻大為流傳,戰爭結束時,他儼然已成希臘詩歌的代表。米基斯·西奧多拉基斯將他的第一部詩集《轉折點》里的一首寫成了歌曲《拒絕》,1971年9月,塞菲里斯死於術後併發症後,他的葬禮就變成了一場反獨裁政權的示威:街道和人行道上人群一邊護送靈柩,一邊唱響《拒絕》。

歡迎訪問由我主持的

《作家酒館》at看理想FM

本文系原創

圖片來自網絡

往期回顧

至愛書 | 《僅僅昨天》by S. Y. 阿格農

至愛書 | 《等待戈多》by薩繆爾·貝克特

至愛書 | 《孤獨集》《沉思集》by蘇利·普呂多姆

至愛書 | 《情慾》by艾爾弗雷德·耶利內克

至愛書 | 《笑》by昂利·柏格森

至愛書|《露珠:加夫列拉·米斯特拉爾詩歌散文集》

至愛書|《你往何處去》by亨利克·顯克維奇

至愛書|《生活之惡》by埃烏傑尼奧·蒙塔萊

至愛書|《希姆博爾斯卡詩文選》

至愛書|《水與土》by薩瓦多爾·夸西莫多

至愛書|《飢餓的石頭》by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

至愛書|《大盜巴拉巴》by帕爾·拉格奎斯特

至愛書|《失明症漫記》by若澤·薩拉馬戈

至愛書|《青鳥》by莫里斯·梅特林克

至愛書|《霍普特曼小說選》

至愛書|《奈保爾家書》byV.S.奈保爾

至愛書|《青春詩》by喬蘇埃·卡爾杜齊

至愛書|《聖-瓊·佩斯詩選》

至愛書|《西方哲學史》by伯特蘭·羅素

看書|對待一顆流星的正確態度

8月書10本|不要吝惜對蠢貨和庸人的讚美

看書|滴水不漏的驕傲:《索爾·貝婁書信集》

至愛書|《銀兒和我》by胡安·拉蒙·希梅內斯

7月書10本|像三明治一樣披掛起來的人

6月書10本|思考的熱情果斷地燃燒一切

波德萊爾之後,法國人學會了罵自己

看書|不要傷害:序《安娜與我》

看書|疲憊不堪的人:馬拉默德的短篇小說

3月書10本|每個能夠寫詩的時刻都被寫成了詩

至愛書|《牆》by薩特

至愛書|《銀冠》by伯納德·馬拉默德

2月書10本|無心了解別人、卻總在自曝瘡疤的國家

1月書10本|我的家鄉是一座無足重輕的城市

12月書10本|唯一重要的是能夠愉悅思想

10月書10本|黑格爾從來沒有討論過羊水

至愛書|《第六病室》by契訶夫

至愛書|《戰後歐洲史》

有六根手指的女孩(《勇敢的人死於傷心》作者手記)

9月書10本|和他處於同一時代是多麼幸運的事

至愛書|《安全保護證》by帕斯捷爾納克

至愛書|《德里達傳》by伯努瓦·皮特斯

看書| 7月書10本:在屠殺的現場也有光合作用發生

至愛書|《群眾與權力》

至愛書|《學術與政治》by馬克斯·韋伯

至愛書|《羅素自傳》

我熱愛平地驚雷,也相信水滴石穿

至愛書|《世界美如斯》

至愛書|葉永烈的《科學家故事100個》

看書|沒有掘過墓的人,哪能前往死海之濱

至愛書|你應該知道《小王子》的作者有多厭世

至愛書|《蠅王》:第一個預警的人必然第一個死

「所有的人都不會死」

小說與疫病:當文學穿過災難之門

看書|知識分子一旦坐下,他的聲音就將越來越小

看書|《客居己鄉》:匈牙利猶太人的死與生

看書|抓緊空氣:赫貝特的詩

看書|吉姆佩爾,有頭腦的傻瓜或無罪而懺悔的人

10月10本書|裹緊衣袖,等待寒冬

9月10本書|幸好,還有一些並不只是交付「乾貨」的書

看書|「靈魂三問」後的第四問

看書|梅耶荷德的獻祭

看書|《甜蜜巴士》:指引我人生路的那個養蜂人

8月10本書|祝賀自己,無論我活多少年

看書|用刀尖挑起鑽石的手藝

歌德誕辰270周年:他是如何成為完人的?

遲到的7月10本書|原子彈和化療來自同一種力量

有些人的祖先在亂交,有些人的祖先在搞藝術

想象一個十幾億人口的國家,直到你笑出聲來

看書|維也納歡迎希特勒,歷史是無情對無腦的勝利嗎?

看書|以色列的總理們,一些特別的人做着特別的事

看書|四季是一場終極的懷舊

至愛書|美國山川風物四記

6月10本書|永遠不要殺你不準備吃的東西

關於猶太-以色列,我的四本壓倉底的書

5月10本書|總的來看,讀書還是比爬珠峰安全一些

看書|從今往後,再也沒有為理想而發起的戰爭了

誰最懂言辭,誰就能上六里莊當禪師丨見書

4月10本書|有百度則無百年,用仇恨留住你的青春

3月書|比高級黑更高級的黑

2月書|他們在相互糾葛的世界裡挑戰世道的不公

看書| 12月的10本書:既不做玩世不恭者,也不悲天憫人

11月11本書(下)|刀落鞘,鳥歸巢

11月的11本書(上)|需要多少熱情來阻止一本書的流傳

看書|一個人就是一張擺不平的桌子

10月的11本書(下)|偉大的作者從不說多餘的話

9月11書(上):一個政體可以承載多少嘲諷的目光

至愛書|《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

10月的11本書(上):一個女人對自己的凌遲

9月11書(下)|給苦命的戀情增加一點點優雅

8月11本書|強者抽刀向更強者,卻原是自己的親媽

人性的善良天使,或撒加的兩副面孔

看書|美國人的西部經驗:在自然讀書會上的講話

看人|伍迪·艾倫,最純種的猶太人

看書|任性地活下去,就是你的圓滿

看書|一匹馬走進酒吧,和一個我喜歡的翻譯故事

7月11書:「他們不知道自己沒有資格與苦難相處」

至愛書|《從巴黎到耶路撒冷》

6月11書|有許多英雄,專向孩子瞪眼

看書|普魯斯特和普華永道是不一樣的

至愛書|《伊凡·傑尼索維奇的一天》

至愛書|《象棋的故事》:哪來的什麼「自由的頌歌」?

至愛書|《受害者》:猶太人的頭腦風暴

5月10本書:有個帝國江河日下,有個半島滄海橫流

看書|再見,菲利普·羅思

看書|帕慕克先生的禮拜X午睡時刻

4月的11本書:親愛的,留住一切是有難度的

看書|你是文藝青年,你要學會加戲

看人|高爾基150歲:托爾斯泰家門口的流浪漢

看書|時間不中止,就像地名不會消失

看書|契訶夫說要把奴性一點一滴擠出去……然後呢?

看書|讓他活着,就是殺死他的最好方式

看書|平行世界裡那隻懸而未決的貓

看書|叔本華:你若安好,那還得了?

厭世才能傳世:9本新書和較新的書

怎樣的帝王將相值得被書寫?

就像昆德拉說的,要抵抗一切抒情的企圖

斯文·赫定今天153歲生日,他用人生詮釋了狗的天性

普通讀者|基布茲里的愛與自由

光榮與浪漫,都屬於存在主義的法國

看書|11本新書,我選的,以及波蘭人的三駕馬車

看書|「一個人功成名就後,才可以做回真正的自己」

看書|趙松評《自由與愛之地》:如何觸及以色列的靈魂

看書|幹什麼都是行當,包括干那些專門讓人消失的事

看書|下半年的這些書,讓我覺得沒有比出版更偉大的事業了

看書|「我們對狗開槍」

至愛書|《死亡的時代》

看書|自戀始於照鏡子:淺交往為何盛行於我們的時代?

天生一個雷馬克,腰纏萬貫的流亡者

看書|在納粹時期的德國,文學作品都在描繪生活的美好

福克納120周年記:今天,你必須像個健身者一樣走進約克納帕塔法

諾獎作家庫切:自律、孤僻,並在羞恥感中艱難生活|檢書

當躲閃成了藝術,當沒出息上升為境界,石黑一雄就成功了

看書|讓我遺忘你,非洲

福克納的花瓶和痰盂,現在都是奢侈品

這本狄更斯讀過500遍的書,飽蘸着憤怒和理想主義|檢書

看書|人們只有在不彼此需要的時候,才會是幸福的

再喪也喪不過波德萊爾——《惡之花》首版160年記

看書·特別版|你來到這世界,你要看看以色列

看書|孤獨的更新版,仍是孤獨

看書|互聯網拉開的代溝太寬,精衛都表示要放棄了

18世紀最後的五年裡,法國人把婚姻變成了消遣

看書|雖不比雨果風華絕代,但這個沉悶陰鬱的胖子卻是法國真正的國寶

看書|請問上帝,鳥頭侏儒是怎麼回事?

看書|上半年的這些書,讓我覺得出版依然是一門很偉大的事業

看書|巴格達大學高考政治主觀題:薩達姆和美國人,哪一個更可恨?

看書|黑人如何寫黑人——從《土生子》到《地下鐵道》

看書|沒人想說一說這世界真正的安排

雲也退:他的書揭示了藍翔如何通往哲理之境,只怕你不會讀

看書|李敬澤《青鳥故事集》:偏僻的想象或可能的藝術


本文系原創

圖片來自網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