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印發義務教育課程方案,並發布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今秋開學起,勞動課將正式成為中小學的一門獨立課程。平均每周不少於1課時。
「新課標」將勞動課程內容設置了十個任務群,每個任務群由若干項目組成,同時根據不同學段制定了「整理與收納」「家庭清潔、烹飪、家居美化等日常生活勞動」等學段目標。(點此查看早前報道→)近日,朝天小學的「朝園」農場迎來收穫季,同學們正在採摘油麥菜。在廣州市荔灣區增滘小學,同學們一起將教學樓天台的兩片「荒草園」變成了「芳草園」。每個年級每個班都有一塊「責任田」,這塊田將由該班級一直負責種植和管理,直到同學們小學畢業。一、二年級同學還沒有掌握相關技能,高年級同學就會先為他們的責任田種上農作物。學校還請來具有相關知識背景的家長,為學生和老師講授農業種植知識。根據季節變化,小農田種植的花草和蔬果也會有所調整。此前,同學們種了西紅柿,原因是他們喜歡吃。除了西紅柿,同學們還在「芳草園」里種了番薯、玉米、紫甘藍、艾草和一大片向日葵等植物。最近他們計劃着種西瓜。種出瓜果蔬菜之後,學生還會在校門口「擺攤」,面向家長義賣。據了解,從2020年9月開始,增滘小學就落實每周一節勞動課,「小農田」就是勞動課的「主陣地」。該校是廣州市勞動教育特色學校。在廣東省教育廳開展的「我勞動我快樂」中小學勞動實踐活動中,學校曾被評為省優秀組織單位。學校的勞動課程體系包括日常生活勞動、小農田生產勞動、校外實踐和服務性勞動等內容。每個年級都有「勞動清單」:一、二年級學生每周勞動2小時以上,三至六年級學生每周勞動3小時以上。增滘小學每月還有一次「整日活動」——在這天裡,同學們會參加科學培植、職業體驗等與勞動教育相關的課程,還要自己製作午餐。此前他們已經試過包餃子、包雲吞,做三明治、壽司和水果拼盤。學校還舉辦過「廚藝大比拼」活動。在假期里,同學們響應學校號召,為家人製作美味可口的飯菜。二年級的同學煲了涼瓜排骨湯,做了番茄炒雞蛋;三年級的同學帶上環保袋,去菜市場買菜,回家後和媽媽一起做飯;六年級的同學做了好吃的炒花甲,還記下製作步驟,分享給同學們。在此次《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發布之前,匯龍小學就擬定了不同年段的勞動清單表。校長梁麗珠表示,大致思路基本符合最新的課程標準。比如在煮飯、燉湯這一類課程中,學校根據節氣變化,開展包湯圓、包粽子、做艾糍、做馬蹄糕等勞動實踐,另外設有更加常態化的家務勞動板塊。「勞動教育應該在真實的場景下開展,居家生活實踐就是能讓學生真正融入生活,開展勞動實踐的真實場景。」梁麗珠說道。
越秀區朝天小學勞動課上,老師帶領學生到農場中觀察種植物。
在海珠區寶玉直小學,學生每周都有一節勞動必修課以及不定期的勞動選修課,其課程內容十分豐富,主要包括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公益勞動和志願服務三大板塊,涵蓋了清潔衛生、整理與收納、烹飪與營養、家電使用與維護、農業生產勞動等內容。
海珠區寶玉直小學開展烹飪勞動課,學生動手製作美食。
勞動教育並不千篇一律。記者發現,不少學校都結合實際,帶領學生開展多樣的勞動實踐。
炒制茶葉,資料圖
自2002年開始,荔灣區南塘大街小學在綜合實踐活動課題的帶動下,開展多學科活動課程的茶文化探究活動,先後建立茶藝室研學探究基地,小茶園種植基地和綜合實踐活動校外探究基地。
該校在2021年着手建設茶葉製作研學基地,讓學生在校外勞作研學。學生在基地中學習六大茶葉製作方法、茶葉發酵、品茶等技能,通過動手實踐,了解製作茶葉的全過程,體會勞動者的艱辛。
匯龍小學則利用「開門見河」的地理優勢,實施小河長特色勞動教育課程,設置小河長導師、小河長、預備小河長三級勞動實踐崗位,創建生態共建科普園和駟馬涌紅領巾實踐基地。
六年來,匯龍小學組建「課時專家+課程導師」的課程骨幹團隊,發揮校外共建基地、校內功能場室的協同作用,全體學生開展每周一次水岸一體生態共建勞動實踐,並聯合職能部門開展每月一次主題實踐。

香囊資料圖
在朝天小學,專家醫生帶領同學們做香囊、種草藥、做艾餅、煲靚湯、煮藥膳、學按摩、試敷貼、泡藥酒……該校勞動教育一大特色就是「岐黃薪火」中醫藥主題研學,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了解中醫藥的作用和功效,感受中醫文化魅力。
其中已有不少活動都與新課標中提及的任務群相契合,比如烹飪與營養、傳統工藝製作、農業生產勞動等。
在天河區長湴小學,荔枝樹、鳳凰樹、黑桫欏、銀杏、梅花、洋紫荊……綠樹成蔭、花草蔥鬱,還能見到南方少見的植物,整個校園儼然是一個小型的植物園!這些也是長湴小學在「生態教育」理念下實施「勞動教育」的生動教材。
據長湴小學校長杜碧紅介紹,該校每班每周一節勞動必修課,還與周邊科研院所(如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研究所、廣東省生態環境土壤研究所)合作,組織農業相關研學活動,拓展勞動實踐空間。除了有專任勞動教師外,還有兼職勞動教師,並聘請華南植物園的專家,以及有種植經驗的家長擔任校外輔導員,為學校的勞動教育進行指導。
學農、野炊、陶藝、彩繪香雲紗、植物拓印研學、蝴蝶飼養、版雕版畫刻印、義工隊、園林修剪……這些是廣州市慶豐實驗學校(原廣大附屬實驗學校)曾開展過的勞動活動。
該校副校長黃馳騁表示,想讓學生在勞動教育方面有更多的收穫,需要學校、家庭為學生創設勞動教育和勞動實踐的契機、情境和場域。據介紹,在勞動教育方面,該校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先傳授學生原理,再讓學生學以致用、親手操作、收穫成果;同時開展多元化評價,如自我評價、互動評價、家校評價、社區評價、量質評價,「讓學生明白,學勞動是為了讓自己擁有幸福生活的能力。」
在豐富的勞動活動中,同學們走進社會,也培養了一份社會責任感。增滘小學的老師告訴記者,同學們越來越有「主人翁」意識。匯龍小學校長梁麗珠則認為,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的育人理念就是讓學生到生活中去,到社會中去,在生活中成長,為社會作出力所能及的貢獻。荔灣區教育發展研究院周廣星老師是該區中小學勞動學科教研員。他表示,在關注學生掌握勞動知識和技能的同時,也要關注學生的勞動精神、勞動觀念、勞動習慣和品質,「這些都是學生的勞動素養,應當給予充分關注。」一方面,勞動教育開展火熱,另一方面,也有家長認為,勞動教育要讓孩子真正學以致用,不要陷入拍照打卡、家長幫做的窘境,給家長增添負擔。學校和家庭在勞動教育中到底應該分別扮演怎樣的角色?對此,朝天小學勞動教育負責人歐老師認為,在勞動教育過程中,學校始終發揮主陣地作用,但家庭教育環節必不可少。「學校會利用好每周一節的勞動課,系統性地去教孩子們勞動技能,家長並不用從頭到尾地教孩子怎麼做,負擔就少了。」歐老師解釋,勞動教育目的是讓孩子學會自理、自立,家校共同引導孩子在家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家長督促孩子,同時看護安全,也有助於培養良好親子關係。「家校合力,才能達到最好的教育效果。」周廣星老師介紹,荔灣區內學校注重勞動教育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實踐教育的結合,會指導家長有針對性地教會孩子1至2項生活技能。學校做好勞動技能教學的同時,家長也應擔起指導者角色。比如孩子在家中做飯炒菜、打掃衛生時,家長就可言傳身教,鼓勵孩子,指導家務小竅門,讓孩子習得更多勞動技能,獲得更多信心,也更有動力繼續積極參與到勞動當中。家校共同探索勞動教育的做法,互相反饋學生勞動素養發展的狀況和成果,有助於勞動教育的落實與進步。「當家長看到孩子在勞動教育過程中獲得成長,也會更加支持學校的勞動教育。」周廣星說道。據了解,雖然目前在部分學校,勞動課已進入課表,但只能與綜合實踐課等其他課程合用課時。學校也期待着有更充裕的課時、更專業的師資、更多校外基地等資源,來助力讓孩子重視勞動,學會勞動,熱愛勞動。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林欣潼、謝澤楷 通訊員:肖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