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面積居世界第六,人口密度70人/km²,是世界人口第三的洲,僅次於亞洲和非洲,99%以上人口屬白色人種,比較單一。歐洲是人類生活水平較高、環境以及人類發展指數較高及適宜居住的大洲之一。
在地理上習慣分為北歐、西歐、中歐、南歐和東歐五個地區。
歐洲是全球經濟最發達的大洲,2020年歐洲經濟總量為20.82萬億美元,人均GDP水平:27930美元。排名全球第三,約占全球GDP總量的24.6%。歐洲GDP排在前4國家是德國、英國、法國、意大利四國。
歐洲最大經濟體依然是德國,其2020年經濟增速初值是「下降5%」,後來經過調整、修正,新的經濟增速為「縮減4.9%」——完成的GDP約為33322.3億歐元,折合3.806萬億美元,人均接近4.6萬美元。
在新冠疫情和脫離歐盟的雙重因素影響下,2020年英國經濟降幅也達到了9.9%,多項經濟指標降幅超過10%——完成的GDP下滑至21130.45億英鎊,折合2.712萬億美元,繼續是歐洲第二大經濟體。
第三名仍是法國,2020年經濟實際縮減8.2%,完成的GDP約為22756.68億歐元,折合2.599萬億美元。
意大利繼續排第四名,因為疫情其2020年經濟實際縮減了8.9%,GDP約為1.886萬億美元。
歐洲是全球人均GDP最高的大洲之一,平均達到2-3萬美元。
廣義西歐(經濟總量:17.374萬億美元)
西歐地區人均GDP:40754美元
西歐概述:狹義上的西歐,是指歐洲西部瀕臨大西洋的地區和附近島嶼,西歐的國家包括:英國、法國、荷蘭、愛爾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摩納哥。廣義的西歐可分為:西歐、南歐、北歐和中歐四部分,面積占歐洲的一半左右,包括的國家除了狹義上的西歐所包含的國家外,還包括德國、瑞士、瑞典、丹麥、挪威、冰島、芬蘭、希臘、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奧地利等歐洲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主要是以英國、法國、德國為主體,從英國東南經法國西北比利時、荷蘭,直達德國北部,是西歐居民主要活動地帶。
因此,西歐國家有英國、法國、荷蘭、愛爾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摩納哥,通常也把德國、瑞士、瑞典、丹麥、挪威、冰島、芬蘭、希臘、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奧地利等歐洲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歸入到西歐,總共有30多個國家。
西歐擁有非常高的人均GDP水平,全球人均GDP排名前十名中,盧森堡第1、瑞士第2、愛爾蘭第3、挪威第4、丹麥第6、冰島第7、荷蘭第10、瑞典第12、芬蘭第13、奧地利第14等。全球最富裕國家幾乎都在西歐地區。
廣義東歐(經濟總量:3.449萬億美元)
人均GDP水平:10805美元
東歐概述:歐洲東部指由波羅的海東岸至黑海東岸一線向東達烏拉爾山脈的歐洲東部。包括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摩爾多瓦等數個國家。另外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黑山、馬其頓、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阿爾巴尼亞有時也被視為東歐國家。前蘇聯時期的「東歐」指的是前民主德國、波蘭、前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前南斯拉夫、阿爾巴尼亞等歐洲中部和南部的國家。
東歐99%以上人口屬於歐羅巴人種,民族多屬於斯拉夫人體系,宗教以東正教為主,阿爾巴尼亞等國家和地區則以伊斯蘭教為主,經濟大幅落後歐洲其他地區。
東歐經濟水平:東歐應該是歐洲各分區中,經濟實力及水平相對比較低的地區了。東歐3.449萬億美元的經濟總量占比只有全歐洲的16.5%。尤其是人均GDP水平(10805美元)甚至略低世界平均水平。
歐洲聯盟(英語:EuropeanUnion,縮寫:EU),簡稱歐盟,是歐洲多國共同建立個政治搭經濟聯盟,現擁有27個成員國。
成員國名單:法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意大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愛爾蘭、丹麥、希臘、西班牙、葡萄牙、芬蘭、瑞典、奧地利、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馬耳他、塞浦路斯、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克羅地亞。
歐盟濟劃分為5種經濟模式,即西歐模式、南歐模式、英愛模式、北歐模式和東歐模式。
北歐模式:其成員包括瑞典、丹麥、芬蘭和荷蘭,共4個歐盟成員,該模式在社會保障以及社會福利方面的公共支出最大。勞動力市場相對不受管制,有着積極的勞動力市場政策,而強大的工會帶來工資方面的高度平等。
英愛模式:其成員包括英國和愛爾蘭,共2個歐盟成員,該模式提供相當優厚的社會補助,現金主要補貼給達到工作年齡的人,這些都是作為最後的救濟手段。
西歐模式:其成員包括德國、法國、奧地利、比利時和盧森堡,共5個歐盟成員。該模式依靠社會保險來救助失業者和提供養老金。這些國家的就業保護較強,工會很強大,並在擴大集體議價結果的問題上享有法律保護。
南歐模式:其成員包括意大利、希臘、塞浦路斯、馬耳他、葡萄牙和西班牙,共6個歐盟成員。該模式注重對老年人養老金的公共支出,嚴格立法保護就業並減少就業,對提前退休提供大力支持,以減少求職者人數。
東歐模式:其成員包括捷克、愛沙尼亞、匈牙利、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等,共9個歐盟成員。
歐盟社會保障支出統計口徑包括8個領域,分別是醫療衛生、養老保障、殘疾人保障、撫恤事務、家庭和兒童、失業治理、住房保障及社會融入。
歐盟社會保障支出整體水平較高
據歐盟統計局2021年11月23日公布的數據,新冠疫情危機導致2020年歐洲在醫療衛生方面支出的比重增加。
在歐盟成員國中,就與「醫療與衛生保健」相關的社保支出方面而言,德國政府預算力度最大,高達3740億歐元(占其社保總支出的34.8%),相當於其GDP的11.2%。
法國以2275億歐元的「醫療與衛生保健」支出(占其社保總支出的28%)位居第二,這相當於人均支出3377歐元,占其GDP的10%(2019年為9%)。
位列第三名的是比利時,2020年的醫療支出為397億歐元(占其GDP的8.8%,占其社保總支出的比重為28%)。
2020年波蘭在醫療衛生方面的支出為249億歐元(僅占其GDP的4.8%,相當於人均1413.6歐元),排名墊底。
歐盟各國2020年醫療相關社保支出GDP占比圖(紅色為2020年,藍色為2019年)。(圖片來自歐盟統計局)
從企業規模和發展的角度,歐洲的醫療健康行業可分為三大部分:醫藥巨頭、中等規模企業和高成長性的生物技術企業。在位列頂層的巨頭公司有瑞士的諾華製藥和羅氏製藥、丹麥的諾和諾德、法國的賽諾菲製藥,以及英國的阿斯利康、葛蘭素史克和德國的拜耳醫藥等;而更多相對中小的歐洲區域性高成長性生物技術產業集群(如瑞士、法國、德國)所培育的生物技術公司仍在不斷增加。
◆ 歐洲國家醫藥市場和產業增長穩定,加強對生物醫藥的研發與生產力度。
◆ 歐洲國家醫藥產業的研發與生產是在政府、研髮結構以及贏利性公司共同參與下完成的,公私合作特色明顯。
◆ 歐洲國家加大對生物醫藥的研發、生產的投資力度,生物醫藥創新出現強勁發展走勢。
◆ 歐洲醫藥產業呈現區域性生產、研發的動態集中、產業集聚度加強等特徵,出現了跨國家或以產業聯盟為組織背景的產、學、研產業集群孵化載體。
◆ 歐洲國家醫藥外包研發(CRO)趨勢明顯,東歐、印度以及中國將成為歐洲製藥外包的主要目的地。
據中國駐歐盟使團團長張明介紹,2020年前11個月,中歐雙邊貿易額接近6200億美元,同比增長4.7%,中國已成為歐盟第一大貿易夥伴。廣闊的中國市場、率先復甦的中國經濟為歐洲發展注入更多信心和動力。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指出,2020年許多歐企在華業務呈兩位數增長,中國市場成為一些歐洲企業盈利的重要支撐。
在衛生健康領域,可以預見,中歐合作在新的一年仍將有力前行。
本報告內容由岸金國際BD團隊整理編輯自:中國新聞,國家統計局,理實國際
文章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IMF及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綜合
岸金論壇「醫健國際化」第13期在線研討會預告:
研討時間:2022年5月11日(周三)下午15:00-17:30
研討主題:中國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企業的歐洲市場准入之道
報名註冊:掃描以下圖中二維碼註冊參會(前300名註冊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