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懂財帝 (ID:znfinance) | 逸凡
多年以後,中國外貿B2B的不少中小企業老闆們或許都難以忘懷2020年至2021年那場讓人尷尬、焦慮且驚心動魄的銀行卡「凍卡潮」。
由外商主導貨款結算、經由第三方灰色渠道支付的不規範模式,最終引發國家執法部門重拳出擊:2020年10月,公安部會同工信部、人民銀行、最高法、最高檢和三大電信運營商聯合開展了「斷卡」行動。
眾多外貿B2B的中小企業老闆遭遇資金凍結,無法支付上游貨款資金,一度瀕臨倒閉。
如今,這場「凍卡潮」遠去,越來越多的外貿B2B中小企業找到了規範的跨境支付工具——PingPong福貿。
2021年5月10日,PingPong專為外貿B2B中小企業開發了跨境支付產品「福貿」。如同PingPong孵化的一尾新鯊魚,與外貿中小企業一起躍入更大的藍海。

外貿支付新浪潮:從灰色支付到陽光支付
「中小企業外貿跨境支付從地下走向陽光化,這是必然的趨勢。」PingPong戰略發展部負責人張濤感慨,中小外貿企業跨境支付越來越規範,讓PingPong福貿有了更大的市場。
兩年前的「凍卡潮」,是加速跨境支付陽光化的一個關鍵節點。
如本文開頭所述,幾乎所有的「凍卡」案例都有同一個特徵——均涉及外商通過第三方灰色渠道打款,而資金很可能來源非法。
按照正規外貿流程,外商所在公司會通過正規銀行渠道將美金貨款支付到中國商戶的公司賬戶上,但這種規範的模式卻很難推行。
因為,採購的外商大部分來自印度、中東、非洲等國家,這些國家普遍美金短缺,並且在跨境貿易中,大多由外商主導貨款支付模式,他們往往尋求灰色渠道來支付貨款。
這種不規範的支付流程,已然成為外貿B2B多年來的一種習慣。但實際上,灰色渠道用於流通交易的資金很有可能來自於電信詐騙、網絡賭博等非法行為。如此一來,就容易成為犯罪分子洗錢的中介。
另外,以灰色渠道為核心的跨境貿易模式還會規避納稅體系,對國家稅收造成損害。
因此,2020年10月,公安部會同工信部、人民銀行、最高法、最高檢和三大電信運營商聯合開展了「斷卡」行動。
「我已經被凍結了3張卡,連房貸卡都被凍結了,20多萬現金無法取出。現在部分供應商結款時間到了,我還需要借款支付。」「我已經損失了80%的客戶,而且因為凍卡、疫情等風險因素,已經有很多供應商停止提前放貨,必須先支付才能拿貨」。2021年9月,廣州某外貿公司老闆譚靜在接觸PingPong福貿前曾一籌莫展,向朋友四處打聽。
「到底安不安全?我只剩這一張銀行卡可以用了,使用你們會不會又被凍卡?」得知身邊不少被凍卡的外貿老闆轉戰PingPong福貿收付款後,譚靜忐忑地向福貿工作人員詢問。
9月24日,抱着試一試的想法,譚靜開了第一個PingPong福貿賬戶。10月9日,她開始使用福貿收款,結果馬上就收到了來自客戶的匯款。
「終於找到了一款能便捷收付款的工具」,譚靜放下了心裡的一塊大石頭。隨後,她又向同樣有凍卡問題的朋友推薦了福貿。
如今,在義烏和廣州等地的外貿中小企業主群體中,PingPong福貿已經成為最安全、最便捷、最節省費用的跨境收付款工具之一。

跨境支付方式迭代:小額、高頻交易
「外貿第三方支付工具,安全性是企業主最看重的,費率排在第二位。」江蘇艾法拉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趙剛感慨道。
趙剛今年40歲,他是江陰市4家出口貿易公司總經理,旗下的跨境貿易公司年營業額達到數千萬元。
「供應鏈、物流、資金流這是外貿中小企業主必須抓住的核心。」趙剛說,供應鏈拼的是生產製造能力或品控代工廠能力,物流早已發展成熟,一般交給貨代公司,資金流則是讓他們最為頭痛的問題,因為跨境支付結算貨款一直在變:
2000年中國加入WTO,中小企業貿易出口結算最容易,直接用對公境內銀行賬戶接受海外匯款,那個時候單子也大,省心省力,一筆單子往往數千萬乃至數億。
2009年開始,中小企業貿易出口結算需要用到離岸賬戶,趙剛便註冊了離岸賬戶(境內海外銀行分支賬戶)。這時候大單子已經很難接了,中型的單子也就幾百萬。
2015年至2016年,部分東南亞客戶開始刁鑽,開始要返佣金。他沒辦法,只好註冊郵政儲蓄賬戶,給這些客戶返佣金。
從2016年開始,離岸銀行賬戶收費提高,審查也越來越嚴格,而由於中小跨境出口生意間隔往往長達幾個月,如果賬戶沒有流水,銀行便反覆要求企業提交各項資料,讓他不勝其煩。
2019年,他開始轉移至阿里巴巴國際站離岸賬戶,相對比國內賬戶更方便,但前提是企業必須是阿里巴巴的客戶,這些條件也讓他的生意受到限制。
2020年開始,疊加疫情影響、反洗錢和出口貿易偷稅漏稅行動風暴,跨境支付從線下遷移至線上,不規範的支付方式導致多地爆發大面積的凍卡潮。
尋找一個支持小額、高頻交易,且安全便利的跨境收付款渠道,這是中國外貿中小企業如今面臨的新難題。
面對這一難題,商業銀行暫時無暇也無意下場,而巨頭支付寶、微信則忙於國內移動支付大戰。
「國內銀行大多服務中國超大型製造企業,他們有專門服務通道。」趙剛無可奈何地說,但是跨境中小企業卻無法支付銀行的費用。「更為頭痛的是,現在大單越來越難以拿到。海外買主往往多家小額下單,對衝風險同時便於砍價。」
在趙剛看來,無論是合規性、產品體驗、匯款速度與收費率,PingPong福貿在中小企業跨境支付領域做得最好。
PingPong創立之初,就是為了解決跨境支付難題。
8年前,還在華爾街德勤諮詢紐約總部任職的陳宇得知,國內有50萬-70萬家從事跨境電商業務的賣家,它們多是中小企業,面臨一大痛點——跨境收款費率高。
彼時,國內跨境支付業務由WorldFirst、Payoneer為代表的國外支付巨頭提供,費率高達3%-5%,極大的壓縮了賣家利潤。
跨境收款具有高度複雜性,涉及到國際卡組織、支付機構、銀行、各國外匯管制等。
2014年,PingPong初始創業團隊完成搭建,整個創業團隊奔走在華爾街金融機構和監管體系之間,溝通中國跨境電商的支付問題。
經過與監管的充分溝通以及團隊的不懈努力,PingPong最終建立起高度的安全與合規標準。
其一,PingPong主動接受各國相關部門的合規監管,成立了高標準國際合規團隊,建立了成熟的反洗錢及反恐融資合規體系。
其二,PingPong建立完善的安全交易系統,通過美國權威第三方機構的獨立評測,保障用戶信息及資金安全。上述工作的落實,也為PingPong陸續獲得國內外一系列支付牌照與許可打下了重要基礎。
在國務院發布《關於促進跨境電子商務健康快速發展的指導意見》後,PingPong創業團隊隨即於2015年6月18日在杭州正式成立杭州乒乓智能技術有限公司。
在正式持有海外支付牌照和許可後,PingPong加入跨境支付的戰場。其推出的第一代產品,以手續費1%封頂的策略打響跨境支付第一仗,導致海外支付巨頭被迫下場應戰,並帶動整個行業費率下降2/3。
PingPong也迅速在業內打出了市場和知名度,被稱為行業「黑馬」。
2021年國內多地出現凍卡潮,PingPong將跨境電商B2C支付的能力複製到外貿B2B領域。
2021年5月10日,PingPong福貿產品正式上線,9小時後,PingPong福貿第一位客戶上線註冊。5月28日12時08分24秒,PingPong福貿第一筆入賬金額:6342.71美元。
如今,福貿一歲,其產品完成了從0到1的成長,用戶數已實現倍數級增長,也成為公司增速最快的一項業務。
「跨境貿易,雙方都是小商戶,雙方收付款都要做現有金融規則的合規流程,比較考驗風控能力。」張濤表示,7年創業與錘鍊,PingPong跑通了所有鏈路,成為業內受到B2B外貿中小企業信賴的主要服務商。
福貿將安全放在第一位,他們搭建了專業風控系統並組建了專業團隊。福貿上線的「資金軌跡」查詢功能,讓資金流向和查快遞一樣,可以實時查看資金進度,掌握資金的動向。
技術加持也表現在了用戶體驗上。據數據統計,福貿最快的一筆入賬時間為4秒,最快的一次成功提現為2分12秒,通過加急提現,福貿累計為客戶節省了超過3萬小時。
PingPong福貿已在支付領域鏈接了全球貿易,它支持全球16個幣種,業務範圍覆蓋全球200多個國家及地區。
PingPong福貿承載着太多中國外貿人的夢想,他們中有從英語學渣到年入千萬美元的陳邦,有夢想將國產眼鏡賣向全世界的陳濟慶,有剛起步的創業女青年Christine。有剛開始與海外進行貿易的外貿新人,也有同時與141個國家地區進行客戶交易往來的資深外貿人。
現在,PingPong福貿正為客戶匯聚更多能力:數字化營銷與管理能力、融資能力、SaaS工具服務等,努力為中小外貿B2B生意構建生態式工具。
「起步早,投入大,推廣多,這是PingPong正在跑馬圈地。」張濤透露,跨境出口企業,背靠着中國不同的產業帶,為了觸達這些多類型企業,需要不斷地進行撒網式地推。

B2B跨境支付藍海
22年前,中國加入WTO,跨境貿易春風激盪。如今,中國再次成為「世界工廠」,跨境貿易正在煥發「第二春」。
2021年是史無前例的外貿大年。海關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貨物貿易出口值為21.73萬億元,同比增長21.2%。其中,2021年一般貿易進出口24.08萬億元,增長24.7%,跨境電商進出口規模達1.98萬億元,同比增長15%。
高速增長的背後,除了屢次出圈的跨境電商B2C貿易外,外貿B2B繼續承擔着「壓艙石」的重擔,受到國家政策的多方扶持。
今年4月,國家稅務總局等10部門聯合制發《關於進一步加大出口退稅支持力度促進外貿平穩發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將在助企紓困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國家稅務總局貨物和勞務稅司司長謝文表示,在進一步加大助企政策支持力度方面,《通知》中有3項支持措施,一是強化出口信用保險與出口退稅政策銜接,將保險賠款視同收匯予以辦理退稅。二是完善加工貿易出口退稅政策,對加工貿易企業因過去出口產品征退稅率不一致而無法抵扣的進項稅額,現在允許轉入進項稅額抵扣增值稅。三是挖掘離境退稅政策潛力,持續擴大政策覆蓋範圍,優化退稅商店布局,大力推行便利措施。
更值得關注的是,中國製造能力持續提升,中國製造出口逐漸走向品牌化、高端化。
過去中國出口很多的商品以輕小件為主,例如電子器械、充電寶等產品。現在慢慢變成大件如洗衣機、烘乾機、掃地機器人等,品類經歷從小到大的變化。
換言之,中國的出口商品從以性價比和效率為核心的產品,開始慢慢過渡到以品質和創新優先的產品。
「伴隨中國製造整體向上,中國外貿出口總體波折向上,這是誰也阻擋不了的浪潮。」2022年5月7日,趙剛向懂財帝感慨,雖然出口貿易每隔幾年都會迎來周期性波折,但是過了今年交易量都會持續攀升。
2022年上海疫情,讓中國一季度出口增長放緩,引發國人擔心產業鏈轉移至越南等東南亞國家。
但更多跨境貿易業內人士認為,中國出口商的最大競爭者,實際多數來自國內的同區域同產業帶,而非海外。幾十年的錘鍊,中國製造具備較深厚的產業鏈基礎,中國部分產業鏈轉移但同時正向更高附加值的產業鏈端提升。
跨境支付是支撐外貿「壓艙石」的重要基礎,有望在B2B貿易趨勢下御風而行。
PingPong福貿誕生於中國跨境B2B陽光支付的海洋,一如PingPong圖騰——永不停歇的鯊魚一般,向更深的藍海游去。
說明:數據源於公開披露,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 FIN -
聲明:「懂財帝」所有原創文章,轉載均須獲授權。投稿、約訪、合作,請回復微信公眾號後台,或聯繫郵箱:279233979@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