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發表於豆瓣小組2020s艱苦留學組,為原作者授權親筆文章
我本人第二次新冠康復了。在歐美大城市生活,想要一個正常的生活並與新冠絕緣現在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了,身邊為數不少的朋友同學同事也都得過不止一次了,分享一些個人經歷供大家參考吧。
重要的事情放前面(不科學,純屬個人經驗&身邊經歷)
-自測準確率存疑,我得了兩次,全程用Rapid測了至少10次(自測,檢測點測),沒有一次15分鐘抗原結果呈陽的。任何感冒/過敏(喉嚨痛、打噴嚏、咳嗽、發燒、頭疼、肚子沒由來的不舒服)相關症狀,隔離觀察保險為上。
* Rapid antigen test 快速抗原檢測
- 抵抗力不同每個人反應不同,有人無症狀、有人痛苦很久。
- 同吃同住共享洗手間的舍友/partner不一定會得,我partner全程無保護照顧我,完全沒中(PCR全程陰,無症狀),類似的例子身邊有大於三個。
我是如何兩次中招的
先來說說我的背景吧,我是一個20多歲的女生,上班族,坐標北美,中招前已經打過了兩針Pfizer(輝瑞)+一針Moderna(莫德納)新冠疫苗了。
第一次中招是在冬天的滑雪旅行中,雖然行前48hr每個人都有測過PCR,但大概是有人正在潛伏期或是行程中暴露,一次旅行,全部中招,無一倖免。
* PCR test(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test)新冠核酸檢測
由於第一天晚上我們都是各自自行出發的,並沒有太多交流;直到第二天早晨,一位朋友起床時開始有些微弱的頭疼,體感發熱但體溫並沒有超出標準。保險起見,ta還是選擇了一個人在Airbnb的房間裡蝸居,沒有去滑雪,白天自測陰,PCR沒出結果,佩戴口罩、獨自吃飯、單獨使用洗手間,自我不完全隔離了一天。
滑雪相對來說算是比較安全無接觸的運動,全程在室外滑行,人與人之間都保持了至少10m的距離,乘坐纜車、洗手間排隊時也都各自帶着口罩,大家快快樂樂滑了一天,返程途中在車上購買了無接觸取餐的快餐,回Airbnb訂的房間安心睡覺。
第三天起床時,同行另外兩位朋友開始有了症狀,一位發低燒全身發熱頭暈,一位上吐下瀉滴水不進腸胃翻江倒海。雖然還不確定他們是否已經染上了新冠,但處於安全考慮,大家還是各自收拾行囊打道回府進行自我隔離。
結果證明,我們的選擇是對的,回家兩三天之內,所有人都陽了。
第二次中招是滑雪得新冠康復四個月後,新冠大流行兩年以來第一次在辦公室里開會。
一位同事以為是春天過敏反應,打噴嚏流眼淚,大家都是老過敏人了,帶着「懂得都懂」、「春暖花開的痛」的僥倖在一個會議室開了幾個小時的會。
然而,就在當晚,一陣熟悉的喉嚨痛再次襲擊了我,當下我就心下一涼,第二天同事的檢測結果出來後,我的症狀也來了。
得新冠是什麼一種體驗
兩次中招新冠的症狀都是比較相似的,聽從家庭醫生的建議,生病期間我沒有服用特別針對新冠的藥物,主要是在家自我休息養病,十天後自愈了。
中招的第一天,我上吐下瀉,雖然什麼都沒有吃但是還是拉肚子拉了一整天,喝水也會有微弱的噁心感,但除了拉肚子本身沒有太多不適。
我本身是腸胃消化系統敏感的人,從小壓力大了冷了熱了感冒了都會是這個症狀。加上第一次中招時,當天的快速檢測結果仍是陰性,當時還懷抱着僥倖,說不定沒有得呢!
第二天開始我就知道大事不妙了,早上起床喉嚨劇痛,進食飲水都困難。
這次的喉嚨痛和普通感冒的喉嚨痛還是有些不同的,普通着涼的喉嚨痛/扁桃體發炎多為斷斷續續的腫脹感,早上起床最嚴重,隨着時間過去人清醒起來,逐漸變得可以接受。
新冠的喉嚨痛於我而言有着更強烈的乾裂感,像是在沙漠澆水,多少水都救不了這艷陽烈日下的乾涸,植物隨時隨地都想要更多水,但表面澆多少水都不覺得夠。
附近閃送了喉嚨噴霧,每3-4小時都需要一次喉嚨噴霧不然不能喝水。
現代科技真是太神奇了,噴了喉嚨噴霧之後是一種拔牙類似的麻木感,但好在進食飲水時的不適乾涸感完全減弱,甚至大部分時候可以忘記喉嚨在痛這件事情,快樂在家躺平摸魚看書,咕咚咕咚狂喝水泡檸檬泡水果塊。
白天確實整個人倦怠,沒有很多動力和心情做些什麼事情,悶悶的在家看書發呆,太陽升起落下一天過去了,睡前也需要噴霧+多喝水入睡。
第三天到第五天基本上我的生活和症狀都沒有什麼大變化,主要是喉嚨痛;第三/四天最嚴重,只能靠着多喝水、喉嚨噴霧、多吃水果多睡覺慢慢熬過去。
患病全程比起生理上的不適更大的一個困難可能是心理上的壓力,我平時是個從事很多戶外運動的人,可以宅一會兒但是不能宅太久,哪怕不出去玩我也會很想每天出門曬曬太陽。新冠陽性期間整整一個月沒有出門,對我來說真的是身心俱疲......
第四天的時候有體感體溫比較高,但實際測下來倒也還好,沒有超過38度。
但是,這一天起,怪事就發生了。一方面,我的喉嚨痛逐漸在好轉,後面已經不再需要依賴噴藥來麻痹痛感了,但另一方面我的聲音卻變得越來越沙啞,到第五天的時候已經完全沙啞了。
這一時期的我還伴有流鼻涕和咳嗽,有些呼吸困難(物理上的鼻塞不通氣)。
第六天有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
好消息是喉嚨口不再是之前的沙漠乾燥痛了。
壞消息是喉嚨口長了一個口腔潰瘍,口腔潰瘍式的酸刺喉嚨痛經常困擾着我。有時咳嗽嚴重了耳朵會有點不適,大部分身體的耳鼻喉不適症狀和我自己的普通感冒類似,講話嗓子還是明顯的沙啞。
第七天之後的普通感冒症狀就逐日遞減了,第十天,PCR轉陰。
痊癒後有什麼後續影響
01
身體素質明顯下降
我一直都有堅持運動的習慣,不時會參加一些競技性/可量化的項目,兩次中招後運動表現都有很大的影響。
心肺功能影響就不用說了,剛轉陰的時候跑步3分鐘就不行了,以前的熱身運動做完就已經有點喘不上氣了,心率提升快很多,也很不穩定,高心率的運動幾分鐘下來頭暈,整個身體控制/肌肉表現/人的反應都掉了一個台階。
一部分因為新冠後遺症,一部分也可能因為是突然運動習慣和規律被打斷,突然停止訓練了一段時間,耐力和力量都有所下降,但是經過一個多月的康復訓練基本也可以恢復到之前的狀態。
我一直有帶智能手錶,血氧沒有顯著變化。
是不是Omicorn/Delta變種我並不清楚,我中招的期間都是城市裡案例激增的時期,實驗室和醫生的處理量都較為飽和,我也就沒有特地要求測,就時間線看,有可能第一次中招是Omicorn變種。
02
嗅覺功能減退
第一次新冠痊癒後,有喪失一些嗅覺,聞香水的層次不豐富了,像是帶着起霧的眼鏡觀察世界,一些調和一些氣味的細微差別我完全聞不到(花果香還行,底調/醛聞不到)。
我有一個神奇的「絕活兒」,那就是分辨小狗身上的味道。身邊很多朋友有小狗,每隻小狗都有自己獨特的味道,我本來完全可以分清,但新冠痊癒後這些味道對我來說都是一個味道了——「狗味」。
幸虧在多加嗅覺練習之後,兩周左右也恢復了。
有了第一次中招的經驗,為了幫助病後嗅覺的恢復,第二次得病在家隔離期間,我每天都在一瓶瓶試香水想保持這個敏銳度。
當時自我感覺嗅覺沒有變化,好像以前聞起來是什麼味道,病中再去聞還是同樣的味道。
但幾個月過去之後再聞同樣的香水,我明顯感受到的深度和層次比病中體驗更豐富了,可以感受到更加細微的區別,更微妙的變化。
比如說,得新冠期間聞到的是「茉莉花」,兩個月後聞到的是「雨後彩虹下茉莉的飽滿與青草的放肆,是高海拔地區稀薄的空氣里的太陽,是清晨泡的白茶」。
新冠對嗅覺能力的傷害卻像一隻無形的大手把這些奇妙的感受都從我們身邊趕走...現在回憶起來,我的嗅覺能在短期內恢復過來真的可以說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疫情剛開始的時候,我有幸住在鄉下更開闊的地方,沒有因為隔離而喪失改變太多生活狀態,現在想來真是極其幸運。同時也非常敬佩國內外各位經受住了長期隔離的各位,大家共同努力對抗新冠真的很了不起!!
最後祝願所有朋友都不中招!健健康康!希望我這篇經驗分享能向大家展現新冠中招人的真實生活吧。
留學生在外應對新冠小tips
01
做好日常防護,
儘量避免參與無防護的大型聚集活動
目前歐美國家的新冠感染率依然居高不下,在大環境難以改變的情況下,大家還是要注意自己多加防護,儘量避免大規模聚集,出行佩戴好口罩,家中常備免洗消毒液等防疫用品。
02
如出現類似感冒的症狀,
自行隔離觀察以觀後續發展
文中小作者提到新冠自測的準確率並不高,10次測試中都沒有呈陽性,但最後PCR還是表明染上了新冠。如在外出現任何喉嚨痛、打噴嚏、咳嗽等感冒症狀,請大家一定要謹慎對待,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最好是持續自我隔離觀察。
03
如出現類似感冒的症狀,
建議大家常備喉嚨噴霧
小作者反映,喉嚨痛是新冠的一個典型症狀,並且可能會發展到痛得無法正常喝水吃飯的程度。
這裡她也給大家推薦了兩種喉嚨噴霧:一個是Chloraseptic(YouTube一個醫生推薦的)一個是Mucinex(我第一次時在藥店唯一能買到的),味道都很難聞,但是喉嚨痛的時候真的很有用。
圖源:亞馬遜網站
04
如真的不幸確診,應該怎麼辦?
如果真的不幸中招了,大家也不必太過驚慌。文中作者完成兩針疫苗後,兩次中招新冠也還是自愈了,說明疫苗對新冠病毒及其變種都是有一定防護力的。
在家養病期間,如出現發燒症狀則遵醫囑吃退燒藥,如果喉嚨痛吃含片或者噴霧,注意多喝水多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