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昨天的文章講過,佩洛西竄訪台灣成為「挑釁事實」後,我們這幾天接踵而來的反制措施就是要把台灣打疼,把美國打懵,把美國盟友震得不敢瞎BB。
如果還有誰上趕着「往前蹭」,這幾天的日本就是樣板!
在美國「台海挑釁」之後,我們的軍演和其他反制措施,要取得的「演習效果」除了戰場上的預演,還要得到「國際影響」和「國際站隊」上的預演。
歐盟和G7有「措辭軟弱的」聲明,但是歐洲各大國沒有單獨「強勢表態」。
佩洛西這次亞洲行,韓國和日本原本是「芯片產業鏈」的重頭戲,但是在韓國和日本截然不同的待遇,也讓「台灣竄訪」衝擊了明面上的「正事」。
這次面對佩洛西竄訪,韓國和日本表露了截然不同的態度,也讓我們接下來一個周期的東亞戰略「明晰起來」。
壹,佩妖婆訪問韓日的「冰火兩重天」!
佩洛西在美國是眾議院議長,按照總統掛掉依次接位的排序,我們稱她為美國三號人物。
可是美國喜歡在世界上鼓吹「三權分立,國會獨立」,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為了降低「佩洛西竄訪」的政治影響,反覆強調「佩洛西只是個議員」,「美國國會不是政府的隸屬機構」。
有了美國對外的定義,因此各國如何接待「佩洛西的訪問」,就有了「自行操作」的空間。
比如佩洛西訪問新加坡,馬來西亞,兩國主政的總理分別與佩洛西進行了正式會談或者「午餐會」。
特別是馬來西亞,在佩洛西為了「竄台」,將馬來西亞訪問行程壓縮到「五個小時」後,馬來西亞還是安排了總理與佩洛西的午餐會。
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態度,表明東盟任何一個單一小國,現階段還無法擺脫美國的壓力。
不過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與佩洛西會談中,鄭重強調「中美關係穩定性」對地區全球的重要性。
李顯龍與佩洛西的會談提出這一「告誡」,已經代表新加坡政府在中美之間的「平衡轉向」。
同樣的一句話,比如在中國硬懟「美國要求中國按規則和秩序行事」的時候,李顯龍當面跟中國說「要求中美穩定」。
那就是在幫着美國「壓中國」。在佩洛西即將「竄訪」,佩洛西在破壞中美穩定時,李顯龍的這句話顯然帶有「偏中立場的告誡意味」。
佩洛西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訪問,雖然不是國家元首親自會見,但都是「一號主政人物」出面會談,算是「超規格接待」。
竄訪完台灣之後,佩洛西專機飛抵韓國,在韓國的待遇「非常的對等」。
美國出訪團在其他國家都是「超規格接待」,在韓國「對等」這本身就是韓國的態度。
佩洛西專機到達韓國,接機的是美國在韓商會的會長以及美國駐韓大使等等,沒有韓國政府高官。
在佩洛西抵達新加坡,對外「竄台行程」未定的時候,韓國媒體曾經報道總統尹錫悅提前結束休假,「準備恭迎佩洛西4號訪問」。
在佩洛西竄台結束後,尹錫悅明明在韓國,可是他悠閒看戲劇,沒有結束休假會見佩洛西。
即便是第二天佩洛西和尹錫悅通了40分鐘電話,電話里也沒有一個字涉及台灣。
就在佩洛西訪問期間,韓國總統辦公室公開回應「安排佩洛西會見總統不合時宜」。
佩洛西在韓國是要就「地區形勢」進行挑事的,總統不接見,外長應該會談吧?
結果韓國外長到柬埔寨金邊,和中國與東盟會談去了。
佩洛西最終也就「對等」與韓國議長會談了一番。
佩洛西訪問韓國期間,也是竄台挑釁發酵期間,韓國政府在此時公開表態「尊重一個中國」立場。
作為我們原先預判的「尹錫悅親美政府」,這次我們台海軍演來狠招之後,韓國政府相對中立的表態,我們還是比較滿意的。
與韓國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日本!
佩洛西訪問日本,如果只是「對等接待」,根本就沒有首相岸田文雄什麼事!
如果日本為了表示對美國主人的恭敬,首相會見「形式上尊重一下」,走下流程也正常。
可是佩洛西的訪日行程,與日本議會的「對等會談」根本沒人關注。
所有媒體,包括日本媒體主動挑起的,都是首相岸田文雄對台灣問題,對我國軍演的「強勢干預言辭」。
在台灣問題上,佩洛西「偷雞」之後,在日韓其實相對低調。韓國不提台灣,佩洛西也就沒有主動挑事。
可是在日本,岸田文雄比「竄訪者」本人更興奮,表明日本作為東亞「引狼入室」的爪牙,「主動挑事」的積極性超過了一般狗腿子「聽令而行」的角色。
貳,東亞峰會,中俄聯手打臉日本!
這次佩洛西竄訪之後,我們進行軍事,經濟,外交三重反制。
今天更是官宣了對美國的「八項反制措施」。
八項措施的前幾項幾乎將過去美國用多年努力構建的「兩軍互信」,「構建圍欄」,「避免誤判」的通道全部關閉。
最後一條,更是在「氣候對話」這個拜登政府「最看重的政治正確政績」上,直接「清零」。
佩洛西竄台後,我們外交上在國際上重申嚴正立場之後,就在觀察各國站隊。
在G7與歐盟被美國領着發「不痛不癢」的聲明後,我們直接用史無前例的強烈措辭將「偽八國聯軍」的「列強夢」徹底戳破。
各國站隊之後,與歐洲國家「弱弱呼籲」不同,日本跳得最高。
先是「G7聲明」中,日本是「聯合簽字」的一國。
然後是我國進行「軍演反制」,日本首相居然在與佩洛西會談中要求「中國立即停止軍演」!
在佩洛西竄台後,我們民間對反制的預判更多是「只打蔣艦,不打美艦」。
可是這幾天我們的系列反制證明了,我們不僅是要打疼台灣,對美國同樣有重手,日本跳得太厲害,那日本也就別想跑。
日本「干預並且叫停我國軍演」的理由,是說我國東部戰區試射的五發導彈,擊中的靶位都位於日本劃定的「專屬經濟區」之內。
結果今天我國官方正式回應「中日海岸線沒有劃定,因此不承認日本的專屬經濟區」。
我國過去幾個月先後宣布「不承認海峽中線」,「不承認台灣海峽是國際海域」,這次就實現了軍事管控,未來還會「軍事管控常態化」。
這次軍演目標直接設在日本「專屬經濟區」里,不承認日本「專屬經濟區」,那未來我國的軍事和漁政等部門也會逐步常態化管控。
除了軍事上在日本「專屬經濟區」射導彈,我國取消了和日本外相的會談,也就不給對方提「台灣問題」的機會。
日本的新任首相在日本國內還有「對華柔和」的標籤,過去幾個月也一直在為「兩國外長會」緩和兩國關係做準備。
可是日本岸田文雄繼承「安倍遺志」,要推動中美對抗,從而為日本修憲和軍事擴張鋪路。
這樣的背景下,我國也就不用給日本「緩和的臉面和信號」,不僅取消日本外相的會談,並且在日本外相發言時,我國外長王毅和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一同退席,這就是「強硬的打臉」。
我國在國際場合一向是「尊重外交禮儀,以理服人」的,可是日本「挑釁在先」,那我們的反應,也就是「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了。
叄,日本主動挑釁,我們的目標非常明確!
這次佩洛西竄台後,歐盟,日韓以及我國傳統盟友俄羅斯,朝鮮等國的站隊都很清晰。
日本與韓國截然不同的態度,也就為我們的後續東亞戰略,明確了路徑。
我們接下來鎖台,窮台的同時,對日本也不會「留手」。
在未來的對台軍事行動中,把「日本介入」的優先級,應該放在「美國介入」的更前面。
這次「佩洛西竄台」,我聽到一些「有些搖擺」的聲音。
有比較知名的大V,第一天預判「我國會強勢驅離佩洛西專機」,結果第二天被打臉後「立刻轉換立場」,說我國隱忍是對的,接下來要「全心全意搞經濟」,更要緩和東亞特別是中日關係,用毛主席「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敵人搞得少少的」用來為「日本夏日祭」開脫。
這顯然又是「第二次誤判」,屬於來回「橫跳踩雷」了。必須看到,因為第一天沒有「軍機擊落專機」,國內很多民眾瞬間切換到「服軟搞經濟,向周圍所有國家認慫」的立場上,這顯然是誤判。
我們當然要「重點發展經濟」,可是沒有強力軍事護盤,再高的經濟財富也是「待宰的羔羊」!
我國這幾天軍事,外交,經濟的反制,已經說明我們的「強硬立場不但沒有削弱,而且更追求實際效果」。
我提出一種預判,也希望是我國未來台海戰略,甚至東亞戰略,對美戰略的總綱,那就是「要搞,不要稿!」。
對於日本,我們的態度就是「我們演習會繼續,導彈炸經濟區會繼續,要麼就派軍隊來搞,不要首相,外相讀個文稿」。
「文稿強硬」可以得面子,「行動搞起來」才是得里子。
日本首相在佩洛西竄訪上,比美國政府更加積極,這也就明確了「在台灣問題解決前,中日沒有緩和空間」。
通過這次佩洛西竄台後的各國反應,我們後續在美國盟友圈裡,確實會拉攏一批,打壓一批。
但是日本自己將「自己的本國核心利益和我國台灣綁定」,這樣的強盜邏輯就是「無可轉圜的敵我矛盾」了。
因此武統台灣開啟進程後,搞日本也就沒有「餘地」了。
只有我們實現祖國統一,也徹底掐住日韓經濟民生動脈,東北亞新秩序才有重構的契機。
過去我們對台灣和美國,都是「稿太多,搞太少」。
今天,我們對台灣和日本的措施,都是「要搞,不要稿」!
我們下一步要向美國傳遞清晰信號,想在中國周邊指手畫腳?
要麼搞!要麼滾!沒有第三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