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有人搞惡作劇,故意將「臭屁彈」擠壓後丟到他人腳下,「臭屁彈」在3秒內膨脹爆炸,挨整的人被熏得手足無措……近年來,「臭屁彈」「電人口香糖」「後悔藥」等各類稀奇古怪的整蠱玩具在社交網站和電商平台走紅。半月談記者調查發現,市場上的整蠱玩具多為「三無」產品,部分整蠱玩具對兒童身心健康存在一定危害。

整蠱玩具花樣百出,

不少是「三無」產品
在某電商平台上,半月談記者找到「臭屁彈」相關商品,其單品銷量已超過4萬件。商品評價中,既有青少年附上教室或同學的照片,表示「惡搞同學非常好」「同學都被熏暈了」,也有家長評價說「娃娃覺得挺好玩」「孩子很喜歡」。
半月談記者以3元錢包郵的價格,購買了10包「變態+超級臭」的「臭屁彈組合」。該產品為「三無」產品,以卡通圖、水果圖封裝,包裝上找不到生產日期、質量合格證、生產廠家等信息。在測試中,記者捏破產品內的水包,「臭屁彈」隨即發出爆炸聲響,彈出白色污物的同時,散發出濃烈的臭味。開窗通風十幾分鐘後,臭味才漸漸散去。
據商家介紹,除了「臭屁彈」,店裡相似的臭氣類玩具還有很多,如「液體屁」「臭屁水」等,「整人效果都不錯」。

記者從電商平台購買的「臭屁彈」,產品包裝上既無中文說明,又無生產信息

另一類常見的整蠱玩具是整蠱糖果,如「後悔藥」「腦殘片」等。這類糖果的包裝與藥品相似,並仿照藥品標註「適用人群」「用法用量」等信息,常配有「腦殘人士福音,請勿放棄治療」等低俗文案。和「臭屁彈」一樣,整蠱糖果的包裝上沒有與生產廠家相關的信息,也沒有食品生產許可證編號。
比「臭屁彈」、整蠱糖果更刺激的是恐嚇類整蠱玩具,如「假血膠囊」「電人口香糖」「噴水馬桶」「蜘蛛盒」等。
以「假血膠囊」為例,將這款玩具放入口中,待膠囊融化、內容物流出即可實現「吐血」效果。僅在1家網店,其銷量已超6000件。有孩子評價說「成功嚇到了媽媽」,也有家長購買此玩具「讓孩子了解一下演戲流血是咋回事」。
一些商家不斷地通過「應用場景」推介來誘導消費。根據商品詳情頁的介紹,這些玩具可用於「報復廣場噪音、私占車位、宿舍室友」等。很多整蠱玩具單品銷量過萬。有消費者不僅多次回購,還在評論中附上整人、嚇人的現場圖,給大家介紹整蠱玩具的「新用途」「新玩法」。

「小玩笑」可能暗藏大危害

半月談記者調查發現,除了容易對青少年產生錯誤思想引導外,這些以惡作劇為名的整蠱玩具,還可能對兒童的身體健康造成威脅。
以「臭屁彈」為例,雖然銷售的商家宣稱產品安全無毒,釋放的氣體只是「二氧化碳」,但在黑貓投訴等平台,有家長投訴「『臭屁彈』熏得大人和小孩感覺頭暈噁心」「使用後孩子起了紅疹」。
半月談記者將「臭屁彈」樣本送至浙江工業大學分析測試中心進行檢測,檢測結果顯示,「臭屁彈」粉末含有硫化鈉成分。
據介紹,硫化鈉具有腐蝕性,屬於危險化學品。「臭屁彈」粉末中的硫化鈉與水包中的酸性液體發生酸鹼反應後,會釋放出硫化氫氣體。該氣體具有特殊臭味,不僅易燃,還會刺激人體呼吸道,引發頭暈、噁心等不適。2014年,安徽阜陽一名小學生玩「臭屁彈」,導致近80名同學產生頭暈、腹痛症狀,並被醫生診斷為集體性氣體中毒。
「臭屁彈」水包中的酸性液體對人體皮膚具有腐蝕性,孩子在玩「臭屁彈」時,酸性液體很可能飛濺到手上,如果不慎濺到眼睛裡,後果不堪設想。一些可以入口的整蠱玩具危害更不容小覷。在「假血膠囊」的商品評價中,有消費者提到,「食用後噁心反胃,一直吐,吐了半個小時」「喉嚨和胃部都燒得慌」。
「電人口香糖」等涉及電流的整蠱玩具,則可能危及消費者生命安全。2017年,有媒體聯繫電工測試發現,一些「電人」玩具瞬間電壓超過600伏,遠遠超過安全電壓範圍。
對兒童玩具消費品要提高監管門檻
2016年,新修訂的玩具安全國家標準開始實施,規定了玩具產品必須遵循的機械和物理性能、燃燒性能、可遷移化學元素、標識和說明等強制性技術要求。
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五十五條規定,生產、銷售用於未成年人的食品、藥品、玩具、用具和遊戲遊藝設備、遊樂設施等,應當符合國家或者行業標準,不得危害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
現實中,商家通過掛羊頭賣狗肉的方法,希望藉此逃避監管並堂而皇之地售賣這些危險的整蠱玩具。在某採購批發網站,半月談記者與部分廠家、店鋪取得聯繫,發現某「電人口香糖」產品實際上由一家橡塑五金廠生產,而銷售「臭屁彈」的某個體戶,其工商登記的經營範圍只包括「網上銷售手套、箱包、飾品」。
浙江省社會學會會長楊建華認為,國內兒童玩具銷售市場缺乏有效的質量控制手段和市場准入制度,導致部分假冒偽劣、粗製濫造的玩具流入市場。
北京德和衡(杭州)律師事務所主任程學林表示,市場監管部門要加強對流行產品的關注,對「三無」產品、問題產品要及時查處。此外,相關平台也要有效承擔社會責任,對投訴多發的兒童產品要堅決下架。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建議,家長和老師應當加強對孩子的安全教育,幫助孩子樹立理性消費觀,提升自我保護能力。家長為孩子選購食品和玩具時,要優先考慮產品是否安全、是否有利於孩子身心健康,不要為了迎合孩子喜好購買「三無」玩具。
來源:《半月談內部版》2022年第7期
作者:許舜達 王聿昊 |編輯:尤立

責編:張子晴

校對:郭艷慧孟雅斐(實習生)




申論熱點解讀



【掃碼即可了解詳情】


掃碼購課有優惠

免費領取申論範文

了解更多免費課程信息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

公考生都在用的備考神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