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瓦爾˙赫拉利在《人類簡史》中指出,無論是歐洲帝國那些想尋找植物的植物學家,還是想尋找殖民地的海軍軍官,都有一種共同的心態,那就是承認自己無知,都會說「我不知道那裡會有什麼」,於是,他們都覺得有走出去探尋新世界的必要。作者進而發現,十五、十六世紀歐洲國家地圖上有大量空白,歐洲人勇敢承認自己對世界上大部分地方一無所知,而亞非大陸和美洲原住民的地圖上所在地以外不是畫滿妖魔鬼怪就是一筆未提。探討尤瓦爾˙赫拉利的觀點是否完全正確顯然與本文的標題並不符,且也過於複雜。但仍然讓我有所啟發,那就是在自己的人生中,包括在價值投資中,承認自己的無知也就是知道自己不知道,是非常重要的一點,這樣的觀點也滲透在唐朝老師《價值投資實戰手冊(第二輯)》的主要內容中。《價值投資實戰手冊(第二輯)》第一篇就是如何面對股價的波動,足見其重要性。每個進入市場的新投資者,大多充滿了一夜暴富的幻想,這種幻想產生的原因,就是因為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市場為什麼波動,市場的波動對自己而言意味着什麼。這些道理,無論是聰明的投資者,還是老唐的微信號、著述,都已經說的很明白,遺憾的是我看到的有點晚,慶幸的是我看到的還不算太晚。人心最不可預測,就連偉大的牛頓,也在18世紀發生在英國的一次僅次於荷蘭鬱金香熱的南海泡沫中輸了個精光,留下一句傳世名言:我可以計算出天體運行軌跡,卻無法測量出人心的瘋狂程度。你我皆凡人,又如何可能做到呢。除了個別極端事件,絕大部分公司每天都在按部就班的生產、銷售、賺錢或者虧錢,但股價卻每時每刻都在上躥下跳,這既是市場繁榮的象徵,卻也是絕大部分投資者虧損的源泉。利弗莫爾、歐奈爾、江恩以及日本蠟燭圖技術,都是在告訴人們怎麼從市場每日裡的波動中掙到錢。我也像唐朝老師在簡介中既是自嘲又是警醒所述一樣,曾是其中一員,汲汲而求,幻想着哪怕每天交易掙1-2個點,我也很快就能富裕起來,只可惜,從沒有想過,如果這條路可行,這麼簡單,為什麼世界上鮮有人通過這條路成為福布斯富豪榜上的名人,難道是因為大隱隱於世?顯然不是。一等人,看着別人跌倒自己繞過去;二等人,自己跌倒自己爬起自己總結教訓。我這個平凡之人,終究也是不可避免的自己個跌倒了受傷了,才開始反思自省,掙扎着上岸。既然知道股價波動預測不了,就好辦了,具體怎麼辦呢?很簡單,卻不容易:「別瞅傻子,瞅地」,伴隨好企業一起成長,由此必然導致投資者大部分時間呆坐。之所以是大部分時間,是因為格老門下的各位智者,都已經反覆說的很明白了:「市場先生是為你服務的而不是負責指導你的」;「市場先生的出價只可利用,不可預測」,大部分時間之外的時間,就是利用市場先生出價的偶爾的時間。當然,如果你忽視市場先生的饋贈,長期持有好公司也能賺錢,賺少些罷了,如果你對少賺的這部分並不在意的話。宏觀重要麼,當然重要,問題是,宏觀分析能指導我們做好投資麼?約翰·梅納德·凱恩斯,20世紀最有影響的經濟學家,可以說創造了整個宏觀經濟學概念。然而即便是凱恩斯這樣的人,卻在利用宏觀經濟預測做股票投資中取得糟糕的業績,並最終指出:即使當前經濟環境不景氣,如果你擁有仍然符合你風險偏好的長期投資政策,務必要堅持。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薩繆爾森,我讀的第一本經濟學著作就是他和諾德豪斯教授編著的《經濟學》(第15版),卻在巴菲特掌管伯克希爾哈撒韋以後,將自己的錢買成伯克希爾哈撒韋的股票,一直持有到他2009年去世。如果聰明如他們都做出了這樣的選擇,那麼你呢?是否自認為比他們還聰明還智慧呢?去年以來,市場上逐漸有一種說法,那就是投資要投A4紙重點支持的行業企業,對政策打壓的堅決不投。姑且不說這樣是否屬於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也不符合我們在前面提及的「別瞅傻子,瞅地」的基本原則。人類社會誕生萬年以來,最為古老的行業有二:娼妓和徵稅,前者不可謂不受各類打壓,卻存續至今,原因何在?唐詩宋詞元曲,寫美人、寫喝酒的占比尤其高,是否從此也一併倒進垃圾堆里呢?人之所以為人,就是這樣的一個動物,除了吃飽穿暖,他或者她還天天的思淫慾。你要天天關着他(她),只給他(她)餵食,既是吃的再好,穿的再好,時間久了,他(她)就會瘋,會抑鬱,會尋死覓活,想想看電視劇里犯錯的士兵,給他的處罰為啥老是關禁閉呢?是不是初始百思不得其解,後來想清楚明白其中自蘊含真理。而恰恰是人類的驕奢淫逸,貪婪無止盡的需求,促進社會的不斷進步,促進更高層級文明的誕生,就像蝴蝶磐涅於菜青蟲,世界就這麼矛盾,卻處處自有其哲理。芒格說,我們凡事要反過來想。反過來想,前些年,A4為啥打壓房地產,還不是大家預期要漲,都搶着買,今年開始,有鬆動,也許以後還會重新鼓勵你支持你買,可是鼓勵你的時候,你還買麼?為什麼投資的時候,就完全不這麼想了呢。所以,你還費盡心力去預測宏觀並把它作為你投資的指導麼?投資之所以對我們普通人友善,就是因為它不是體育競技,不是你跨過七尺欄杆,就能獲得高分,而是你在最簡單易懂的企業上也能獲取同樣可觀的回報。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難就難在我們有了紅玫瑰,還老想着白玫瑰,這是人性,而投資恰恰是逆人性。看着最近新能源、半導體漲的好,就心思動了,看着鄰居好友追漲停板賺的紅光滿面,就會嫉妒。問題是,我真的看的懂這個行業這個公司?它的護城河在哪裡?它的競爭優勢在哪?憑什麼這個錢只有它能掙?那麼多資本大鱷看到這兒這麼賺錢,會不會蜂擁而至?那些原來在這行的企業,會不會看着能掙錢,紛紛擴大再生產,最後又是一地雞毛的產能過剩?西遊記里唐僧被妖怪抓走,基本都是自己走出了悟空給他畫的安全圈,我不是唐僧,但我也不想被妖怪抓走。所以,知道自己不懂,就不要去,就像帶兵打仗一樣,先勝而後求戰,才能立於不敗之地。偶爾僥倖一次,勝利了,值得高興麼?看起來似乎是命運的饋贈,其實它早已在暗中標記了更大的籌碼。那知道自己不懂,就從此躺平麼,躺在自己小小的能力圈裡安逸的耍。似乎也可以,但你為什麼來股票市場?你必然有你的野心和抱負,你付出超乎大部分人的努力,肯定不是為了獲取平常的收益,不然買成指數基金不香麼?怎麼辦?無論是格老爺子,還是巴菲特、芒格,還是老唐,都早給出了明確的答案。看公司,看財報,從第一頁開始,一家一家看,日拱一卒。天下的事,就這麼簡單,卻不容易,道理也總那麼相通,卻沒幾人能做到。就像曾國藩的結硬寨打呆仗,就像下棋的本手妙手,就像一萬小時定律,自然從不飛躍,量變積累才能實現質變。有句話叫,很多人懂了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因為行勝於言,一萬句口號抵不上一個行動。因為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在這點上,我要自我批評,說要讀財報,可是零零散散,一年了,也沒讀幾份,甚至讀了的,也是潦草敷衍,結果就是自己騙自己,騙的還心安理得,想來老臉一紅,慚愧。這裡面也許有客觀原因,但主要還是自己決心和毅力不夠,自律性不強,看起來是工作忙,可是閒時間也有不少用來刷劇、玩手機了,這是病,得治,只是病根種的有點深有點久了,常提醒、常治療吧。法國文藝復興晚期的大思想家蒙田曾說道,認識自己的無知是認識世界的最可靠的方法,是不是感覺和喬布斯的「Stay hungry, Stay foolish」異曲同工之妙。我認為,價值投資,認識到自己的無知是起點。無知就像無色無味的一種霧,看不見摸不着,但一旦你認識到了,它就會自動消散,當然,也許它哪天又不知道從哪裡冒出來了。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