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書房有些問答,有記錄和分享價值,卻因散落在不同地點,部分朋友可能看不見,挺可惜的。老唐嘗試順手將它們拾起來,做個保存和分享,命名為《書房拾遺》。收錄過程中,在不改變原意的情況下,對問答原文或許會有少量補充和修訂。若蘭:茅台端午制曲也是需要水的,但是端午到重陽這段時間赤水河的水是渾濁的,請問這時候怎麼辦呢?唐朝:自來水,哈哈哈!別聽廠家那些鬼吹。現在都是用自來水,茅台自己就備的有自來水廠,接入赤水河的水源淨化處理後使用。直接用河水,那是奶奶的奶奶那時代的事兒了。Tracy Xiang:唐老師,忽然想到白酒就沒有什麼雙寡頭,這個是啥原因呢?唐朝:高端白酒主要是差異化明顯,包括品牌差異化、口感差異化和區域差異化,所以無法形成全面的壟斷或寡頭。但實際上,在某些價格段、某些區域、同一香型中,雙寡頭乃至多巨頭混戰的局面是廣泛存在的。許林超:老唐,請問陝煤的成本也是不可預測嗎?2021年報表p16寫到原選煤單位完全成本 294.79 元/噸,增幅39.50%,相關稅費增加 29.97 元/噸,增幅 84.64%;材料增加 15.34 元/噸,增幅92.19%。這些成本的增幅都是遠高於量的增幅。所以嘗試去計算陝煤的利潤是否是不可能的?唐朝:煤炭成本中的直接生產成本可以預測,而且變動幅度不大。但煤炭成本里有很大部分是各種稅費,和煤價按比例掛鈎的,所以理論上如果預測不出來煤價,自然也就很難預測出成本。沉默的魚:買滬深300指數基金是不是沒有更換基金經理和基金清盤的風險呢?也就是說我定投10年、20年、30年或者更長時間不會有基金清盤不存在的風險吧?老九:對於出現恐慌性賣出時,極端情況下只有賣盤沒有買盤,即沒有成交的情況下,此時股票來的價格是由誰來決定呢?是先掛盤賣的還是出價最低的?李憲龍:唐師,上市公司在資本市場上二次融資的錢記入哪個會計科目?算公司運營成本嗎?唐朝:資產端,貨幣資金。權益端,股本和資本公積。不是運營成本。慎言:老唐,公司回購股票註銷對股東有利還是有弊?我是這樣理解的:①回購價格=內在價值(先不考慮如何計算內在價值),回購無意義,因為拿所有股東的錢回購註銷,企業總價值降低,但每個股東占企業股份的比例增加,占有的價值不變。②回購價格>內在價值,對所有股東有弊;回購價格<內在價值,對所有股東有利。不知理解是否正確,盼回復!唐朝:正確。不過,將「所有股東」改成「所有留下的股東」更準確。Samia:老唐,有個笨笨的問題:巴菲特為什麼說對企業的確定性越高,貼現率越接近最低值?唐朝:其實就是確定性越高,需要的安全邊際就越小的意思。Samia:是不是可以理解為安全邊際是貼現率的另一種表達形式?唐朝:貼現率取值越高,對企業估值越低,所以計劃的買價自然也就越低。所以,你說的對。鄒志雄:唐師,分眾梯媒地位幾乎壟斷,為什麼還要花費如此高的銷售費用(2021年度近27億)去拉客戶?廣告有效果+壟斷地位,理論上,現在的和將來的潛在需求客戶應該主動找分眾才對啊?唐朝:在梯媒里壟斷,不意味着在廣告業內壟斷。客戶的目標訴求是「我要發布廣告覆蓋目標人群」,但不是「我要在電梯裡發布廣告,覆蓋目標人群「。從廣告業務的角度上說,手機,電視,報紙,戶外等都是梯媒的競爭對手。而且梯媒在他們面前,還是個小弟弟。楊大掌柜:中國會通過銀行機構支農支小,銀行承擔的政策任務多,銀行利潤質量下降。那美國銀行不會有這個問題嗎?孫世峰:我也好奇,主觀上覺得不會。感覺資本主義很殘酷,經常聽到某某銀行就破產了。唐朝:沒有破產制度的資本主義,就好像沒有地獄的天主教義。破產是市場競爭體制下的標配,優勝劣汰原則。Chelsea:老唐收徒弟嗎?交學費的那種,每周給我五個問題的提問機會就行,想和您學的太多了。從看您公眾號開始學習會計知識,到現在自己實踐買入虧了很多,因為都是自己瞎分析。但是,我的母上大人就一直抄你作業賺錢+順便罵我,哈哈哈!落葉無聲:1. 如果MIH集團,能用分配騰訊股權給股東的方式來提升股價就好了。當然他們不聽我的;2.記得好像有個網友說過因為MIH股價相比持有的騰訊市值折價比較多,他就是通過買這個公司來實現買騰訊目地的。MIH公司回購股份,會導致剩餘股東手裡的股份含騰訊更多,有點像巴菲特換豆案例。唐朝:1.這個主要是因為荷蘭、南非和香港股市之間,並沒有類似港股通的安排,所以直接給荷蘭和南非「股民」分股票,將是一個吃力不討好,找罵的事情。2.沒錯。我有位好友叫@劉馬克 的,是一位投資高手,他多年前就開始通過買入荷蘭的Prosus來投資騰訊。今天的文章里有些數據,我就是請教的他。越清:騰訊難了,A4監管大棒空中飛舞,不知道何時落下,大股東抽血像螞蟥,雖然不致命,出血卻難以凝止!唐朝:嗯,你這種看法是現在的主流,否則騰訊也不至於跌到三百多。但究竟誰對,可能要過幾年才能得到答案。亨通:持有騰訊的股份太多了,感覺就算市場這次扛過去了,也還有下次。頭上始終懸着一把劍,有點像海康的名單,有個一直無法證偽的東西在那挺影響信心和估值的。唐朝:那是,對於買票的(炒股的),減持就是頭上的劍。對我等買「股」的人來說,減持的、賣出的都是我這筆生意的好戰友、好夥伴。跟我搶生意買入騰訊的那些人,才是我的對手。半仙:大股東每天也就減持3%-5%的量,那怎麼不操心還有人減持另外95%-97%的量?投資依據的是投資這塊地的價值,不是下注所有人都不賣。唐朝:對,每天成交量的100%都是賣家賣出來的,此時市場的注意力關注了那3%~5%,忽略了另外的95%以上的賣家其實一直存在。Atlantis:在突破400的時候想着拿5%做個T,為了防止自己忍不住,做了兩道防火牆,第一不准做T,第二萬一做了,不准超過5%倉位。股票Stocks之所以那麼多人輸錢,就是因為多了個T。如果沒有這個T,變成socks(襪子),傻子都知道價格越便宜越有利,便宜了至少不吃虧,頂多就是不再買而已。沒有這個T,人們就不會因為Socks變的便宜,就把自己抽屜里的socks都翻出來賣掉,也就不會持續虧錢了。波波:MIH減持嚴重低估的騰訊,回購變態低估的Prosus。問題是:①既然Prosus變態低估,為什麼還要慢慢回購,等着別人來撿大便宜嗎?②大股東2021年4月8日595港幣減持,股價至今沒有漲回595。是大股東發現了公司的問題,還是因為大股東的減持造成股價連續下跌兩年呢?唐朝:①對於N\P管理層來說,回購本身就是一種姿態,不是要占股東便宜,如果不等自己真的開始回購,市場就自動將股價拉至淨資產,那也很好,不用賣企鵝了。②大股東2018年405減持,三年後漲到775。2021年4月595減持,一年後跌到300多。若想要從大股東減持的歷史記錄里總結規律,那規律或許就是沒有規律、純屬瞎碰、準確率高達50%。Jason:唐師,異想天開另兩種方式,請教這兩種方式在實際操作上是否可行,有哪些利弊?2. Naspers質押持有的騰訊股票給騰訊,換取現金用於回購自身股票唐朝:1.違背公平公開的原則,2.侵害騰訊小股東的權利。騰訊又不是銀行,做什麼貸款業務,收多高的利息才合適呢?文波:彎彎繞!南非報業集團的控股股東是南非標準銀行,而中國工商銀行是南非標準銀行的單一大股東,占20%股份,有點內戰的味道。唐朝:這是謠言。南非報業集團基本上是一家管理層持小股但掌控多數表決權的公司,沒工商銀行什麼事兒。石光遠 Derek:Prosus 和Naspers 有交叉相互持股的關係,形成於之前管理層為了降低股價對淨資產折讓的三次努力:2)將Naspers 持有Prosus 的股份直接分給Naspers 的股東(具體操作有些複雜,記不大清楚了);3)Prosus 在過去12個月進行了幾十億歐元的回購。Prosus 的公告中表明這個無限期不設限額的回購是基於一個未公布的公式,這個公式的原則是在賣出騰訊和回購Prosus (同時也回購Naspers)的流通股份中,形成對Prosus 每股淨資產中騰訊價值的實際提高。具體的市場操作交給投行基於此原則、公式和南非/荷蘭/香港市場的法規進行全權操作,Naspers / Prosus 不干預具體執行,但會每周公布進程。理論上Naspers / Prosus 可以在年度股東大會上增加回購授權。邏輯上這種套利回購操作,將比之前的回購計劃更有效推動股價對淨資產折讓的收窄。我解讀賣出騰訊並不主要是回購資金的需要(考慮到2021年套現了騰訊150億美元,剛剛套現了京東37億美元,雖然公告中說要保持Prosus 債券的投資等級評級),主要是用這種明確的公式套利模式推動市場對Naspers / Prosus 淨值折讓的修正。在公告前,Prosus 的總市值只是其持有騰訊價值的不到60%,Prosus 是沒有可能將絕大部份騰訊持股賣掉來回購的。唐朝:①是的,二者有交叉持股,不過P持有N的股份,和本文要談的問題無關,不想扯複雜了。②我查到的信息是變現的資金同時回購N和P股份,其中p占58%,N占42%,同比例縮小。③是的,2.65億是目前的授權,股東大會有權改變回購數量上限,據說今年的提案就有要求將回購上限提高至7.1億股的。安靜:我在騰訊自選股app上看到Prosus的每股賬面價值是31.91歐元,市淨率1.91。不知道您寫的每股淨資產116.5歐元是在哪裡看到的呢?還有去哪裡看他發布的公告呢?唐朝:prosus的情況比較複雜,它和大股東Naspers之間有交叉持股,所以騰訊自選股的數據不准,準確數據在公司官方網站上,要抵消掉交叉持股部分以後計算。Huanqiang:老唐 請問那麼大的資金為何走二級市場而不考慮找幾個財團呢?唐朝:因為沒有這個必要,無論是大股東,還是管理層,甚至老唐,都相信市場有足夠的吸納能力,應對一天幾百萬股的拋單。wangdl999:看到老唐的解讀,我是啞然失笑。騰訊如果看好自己的股價,正確的做法應該是與大股東溝通,掏錢一次性買下要減持的股份,而不是又開始回購。唐朝:也不一定要啞然失笑,大聲笑出來也挺好。小馬哥他們如果聽了你的發言,可能也同樣會啞然失笑或者放聲大笑。他們若是信了你,照你說的方法操作,之後若股價繼續下跌,公眾股東和媒體就可以大肆批駁乃至起訴騰訊管理層搞利益輸送,並要求天價賠償了。小馬哥他們有那麼傻、會順利入坑嗎?很遺憾,事實證明,他們可能沒有這麼傻。進無止境:巴菲特在計算估值時,用了10%的折現率來計算企業的價值,那麼這個10%有什麼意義嗎?為什麼取10%而不是8%或者12%呢?還是僅僅為了演示這個差異,隨便取的折現率呢?還有您在《價值投資實戰手冊》114頁的計算公式里用的是8%的折現率,為何取8%呢?唐朝:沒有意義,折現率是你的要求回報,你可以隨意選取。巴神用10%或我用8%,都只是一個示意,並不是定律。不過,雖然計算上是可以隨便選的,但我選8%或者巴神選10%,背後都是有邏輯的,8%是兩倍的無風險收益率,原理和依據我在書里已經寫的很清楚了。巴神用10%,取值大致是指數基金的長期年化回報。也就是說如果達不到這個回報率,我不如投指數,所以要求的資本回報率不能低於這個數字。Wacb:如果你現在手上沒有騰訊,在大股東長期慢慢清倉的條件下 你還會買嗎?唐朝:會。好股票很多,但水平一般的唐朝能理解的、敢持有的,不多。就這麼簡單:騰訊的股票嚴重低估,騰訊大股東的股票變態低估。騰訊這次能不能去買大股東的股票呢?唐朝:技術上是可以的,但騰訊的投資,其實不是「炒股掙錢」,核心還是圍繞連接一切在做,去買大股東的股票賺錢,跑偏了。老魚兒:老唐的方法會不會在港股失效?這港股和A股估值體系都不一樣,騰訊會不會成為價值陷阱?唐朝:不會失效。但我不能回覆你騰訊會不會成為價值陷阱的問題——投資領域裡,一切皆有可能。就是騰訊破產也是不能排除的。對吧?JIE:「未來永遠都不可能是明朗的。事實上,不確定性是追求長期價值的投資者的好朋友。」 可利用的不確定性應該是來自市場波動吧,企業還是期望確定性高的好,不知這種想法是否正確呢?唐朝:是。但依然要理解,無論如何,企業都還是具有一些不確定性的,所以我們才使用組合。冰凍273k:以前糾結的很多問題,現在發現巴神早已在很多年前就給出了答案。唐朝:閱讀最大的價值就在於這裡,我們百思不得其解,甚至要去付出巨額代價的東西,往往答案就是白紙黑字寫在某本書里,而且作者還生怕你聽不懂,羅里吧嗦的恨不得扯着你的耳朵講……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