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司介紹
22年H1情況:
收入122.8億元,同比49.6%;歸母淨利潤9億元,同比增長19%,業績符合預期。逆變器、儲能都保持高速增長。毛利率25.5%,同比下降2.5%,淨利率為7.7%,同比下降2%。
資產負債方面:存貨167億,同比多60億,新能源家庭光伏材料儲備存貨增加12億,地面電站存貨9億,儲能備貨20億,海外存貨10億。
期間費用率16%,同比持平。銷售費用為11億,其中售後維修增加3億,主要是海外儲能業務增長,在保設備大幅增加,產生維修費用;未來五年在保設備還會發生維修費用,增加1個億的質保金;增加了海外銷售布局,光儲方面增加200多人售後服務,費用有所增加。
財務費用:由於美元升值較快,從6.37到半年度6.71左右,匯率收益2.25億;利息支出0.8億。
研發費用增加,研發投入加大為7.23億,同比增加42.5%,研發人員增加49%,主要包括儲能、氫能;海外業務占比提升3%,還會進一步提升。
2022年業績毛利率低,核心原因:
上半年整個市場受俄烏衝突影響,歐洲的綠色能源也加速發展,全球的光伏、儲能、電動車均保持強勁增長。但是也面臨疫情的反覆,上游IGBT電新組件等核心原材料供應緊張、價格上漲等挑戰,特別是4月份疫情影響了發貨的節奏,到6月份基本上才恢復正常。毛利率降低主要源於:1)海運費持續保持高位,國內二季度疫情加劇運費上漲;2)功率器件、電新能源材料漲價拉低毛利率;3)6月份一些發貨確認可能會有些滯後,對二季度的業績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後續公司將充分把握市場的發展機遇,加大上游原材料供應保障力度。
業務情況:
上半年全球逆變器的發貨量31GW,公司占到這個全球總裝機規模92GW的34%。比去年有1~2pct的提升。公司全球累計有269GW設備安裝量。
戶用上半年完成安裝30.5萬台;戶儲PCS完成4.5萬台,其中戶儲1.5萬台(戶儲預計下半年出貨8萬台);工商業6.2萬台。
儲能系統上半年發貨2GWh,占全球市場的11%,Power系列量產。
風電變流器發貨6GW。
電站投資開發完成28GW,2022H1有1億利潤。
水面光伏:水利部文件後有些滯後,全年基本保持盈虧平衡;
新能源汽車驅動系統:H1發貨22萬台,+144%;除上汽通用奇瑞冰淇淋東風外,物流車市場占有率也名列前茅;全年預計微虧,或者扭虧。
充電樁:業務整合到光儲充集團,重點發力海外,近期發布了17KW歐洲版充電樁,也已經接到了訂單,充電牢牢耕耘在光儲充協同。
智慧運營業務:累計運維量14GW,全行業第一,本月入選國家小巨人企業。
氫能業務:進一步加大投入和創新,傳統/鹼性電解槽,PEM制氫兩輪驅動,取得較大進展。
研發投入加大了力度,研發人員增加了49%(從2108人到3142人),研發投入從5.08億到7.23億,+42.5%,申請+獲取的知識產權從1740件到2338件。
海外業務占比提升了3pct,渠道提升了5pct,下半年預計會進一步提升。
硅料價格今年Q4或明年Q1或許會緩解,碳酸鋰價格暫時還不明朗。IGBT目前持續緊張,預計今年Q3小功率單管器件產能釋放較快,功率器件模塊緩解預計要到明年H2,單管供應預計很會得到緩和。
預計2035全球光伏累計裝機7200GW以上,風電3100GW,儲能5200GWH。
光伏2023年裝機直流側400GW以上,交流測300GW左右,24年交流側超過400GW,25年突破500GW。
儲能23年100GWh以上,24年150 GWh以上,25年210 GWh以上,數字是相對保守的。
電動車滲透率23年1500萬輛,24年2000萬輛,25年2500萬輛。
二、問答環節
1、逆變器毛利率下降,下半年分布式提升,下半年逆變器毛利率能否上行?
下半年海外發貨提升,分布式,包括戶用出貨提升,下半年戶儲出貨會提升,會改善毛利率。
2、大儲能價格傳導能力,以及毛利率展望?
新的訂單基本上都是執行公司報價合同。公司報價基本上都是跟上游的碳酸鋰是會聯動的。整個毛利率基本上也都是比較確定的。我們判斷下半年整個大儲的毛利率應該是穩定的狀態。穩定甚至可能有所改善的趨勢。
3、國內大儲今明年的利潤率走勢?
國內儲能盈利很難,沒有盈利模式,國家還沒有政策嚮導,公司在國內儲能不再追求業績,以基本生存為原則,保持基本國內裝機量。主要是在海外獲取價值,公司目標是全球市場儲能占比20%以上。
4、下半年儲能預計出貨8萬台預期是指PCS和戶儲總和,還是單獨PCS的量?
上半年由於受到電芯瓶頸,戶用儲能只出電池系統1.5萬台,下半年要出的8萬台hybrid逆變器,遠比這個大。
5、光伏交流測以及儲能方面明年市場份額目標?
明年計劃比較大,光伏120GW-130GW,戶儲(戶儲連電池)目標是50萬台,戶儲整個系統是20GWh。
6、國內和國外增速情況?
上半年逆變器出貨31GW,國內10GW左右,海外21GW,出貨結構跟市場結構匹配。今年上半年國內是30GWh,全球是90GWh,國內超過30%左右,跟市場也是比較匹配的。
7、國內外毛利率分布是怎樣的?
歐洲國家、美國毛利率40-50%;東南亞、印度跟中國相近,25%。海外像歐洲,日本都是比較好的市場,毛利率是一直是比較好的。
8、二季度資產減值和信用減值比較多,下半年這種減值的展望?
上半年資產減值與去年持平,信用減值略有減值,因為規模在擴大,應收賬款有一部分增長,所以這塊會略有提升,沒有發生壞賬等,沒有發現重大減值風險。
9、越南電站減值規模?
越南出電價後才能評估未來的收益。越南電價會比去年低,但總體風險會可控,並且前期已經做了部分減值計提的處理。
10、逆變器明年120-130GW,戶用逆變器的量級?
光伏的渠道業務,包括戶用逆變器、分布式逆變器以及光儲一體機,今年是100萬套,明年150萬套。今年儲能逆變器15萬套,其中自用戶儲系統10萬台,外銷PCS是5萬套;明年儲能逆變器100萬套,其中自用50萬套,外售PCS是50萬套。明年的戶儲系統是爆發的一年,IGBT在今年10月不再緊缺,國產逆變器纏上像斯達、新潔能都很給力。IGBT不缺之後,拼的是三點品牌、渠道、確保產品質量,品牌形象是否能支持公司長遠發展,渠道是否足夠有效,性能質量是否能滿足客戶苛刻的要求,確保在上百萬台出貨的情況下,不要出現退貨和質疑。
11、戶用PCS和戶儲的價格情況?
價格因為渠道和產品多樣,我們沒有逐個計算,但是有一點趨勢很明顯。非儲能的戶儲在向帶儲能的戶儲轉變,所以附加值明年還是能維持的。明年新進入的玩家多,明年小電芯還是緊缺。小電芯明年能不能拿到,5-6GWh小電芯是不賺錢的,誰來保障供應是關鍵。小電芯組成的系統經驗很重要,涉及到SOC、BMS的技巧、軟件、充放電的平衡等關鍵經驗,小系統對家庭儲能的體驗很重要。總體明年電芯的瓶頸和軟件的能力很重要;從長期來看,跟電網的友好、跟家用電器的匹配、和充電樁的適配都要具備能力,長期看一定是光儲充的結合,逐步要對柔性的電網起到作用,長期來看軟實力很重要。細節價格沒掌握。
12、戶用儲能管理體系和架構是否是獨立的?
內部是事業部的制度,戶儲、微逆變、優化器等分成幾個部門,各自對自己的產品和業績負責。優化器已經在歐洲出貨,北美市場也會擇機對小功率產品的研發,北美的空間很大,在布局中。
13、我們的優勢市場主要在歐洲,美國日本的布局情況?
美國和日本的產品有單獨標準,門檻比較高,中國企業進入美國戶用儲能市場是比較少的。原來我們在美國是抓大放小的,到是隨着政策的支持和推進,我們預計美國未來有50-60GW的市場,基於此我們會加大進入美國市場,包括MLPE、關斷、甚至充電等。北美和南美的市場都非常重要。目前公司在南美已突破9GW,北美市場是絕對龍頭第一的地位。美國市場典型的特徵是大功率的大,小功率的小,公司加大拓展力度,爭取在小儲能上有突破。
14、電站利潤還不錯,這塊業務年內的展望?
第一是上半年匯兌損失少,有點運氣的成分,第二是去年糾偏以後更加合規,對項目前期的要求變高了,第三是自持電站收益比去年增加,第四是家庭光伏加大投入。
家庭光伏的旺季在下半年,1季度一般是過年安裝量少,今年由於疫情對家庭光伏影響比較大,6月份開始好轉,下半年盈利大頭在家庭光伏。另外,海外的電站越南、哈塞克斯坦等項目的收尾工作,確保不要發生系統性風向。國內的大電站不具備開工條件的不開工,主要是組件高價格,反正沒有補貼,這些電站希望明年能建設,明年是我們電站的新元年。總體下半年盈利會遠好於上半年。
15、美國鼓勵本地生產政策,怎麼看待和應對?
美國未來十年:1)稅收抵消政策,投資者抵免30%的稅;2)直接對設備補貼,未來10年補貼2.6萬億人民幣。儘管政策推動明顯,補貼強度大,但美國供應鏈和勞動力退化,美國至少需要3-5年建立供應鏈市場。未來2-3年,考慮到政策出台需要細則,對美國政策持謹慎樂觀態度。供應鏈很多美國沒有,中國製造業的優勢比較明顯,產業鏈優勢歐美不容易打壓。公司還是做好服務和性價比,做好海外幾個工廠的生產,確保過渡期產品具有競爭力。
16、國內分布式領域要不要加強安全標準,發展趨勢怎麼看?
中國分布式安全問題目前是以文件的形式倡導屋面做到防火與安全關斷,但是是推薦而非強制,是否安裝關斷裝置在未來2-5年是過度階段,最終估計會走向強制的安裝。
17、三相儲能逆變器對碳化硅mos需求量大,儲能產品怎麼做技術或者供應鏈上的安排?
小功率碳化硅mos未來是趨勢。在小功率產品上碳化硅mos產品不具有成本優勢,比IGBT價格高,開關頻率與損耗有優勢。每個企業都在布局,在小批量到大批量的過程中,國產碳化硅mos價格目前沒有優勢,相信經過兩三年的優化,碳化硅mos在中小功率產品,在充電樁、汽車上逐步普及,公司也已經做好準備。
18、新能源未來兩三年有何風險?
風險肯定在,但與531,2012年危機不同。之前是潛力巨大,政府補貼能力不夠,現在新能源已經完全可以化石能源相比,這類政策風險不存在。
市場層面:
1)國際貿易的風險。全球太陽能產業鏈80%-90%在中國,大的貿易戰不大可能發生,局部貿易戰比如碳稅方式等。防範此類風險主要方式是公司做好ESG,自己排放做的足夠好可以抗擊這一風險。陽光承諾27年實現碳中和。在歐洲實行碳關稅機制時,要保證範疇一、範疇二甚至範疇三,三個標準內實現淨零排放。貿易的風險核心是排放的風險。
2)產能過剩的風險。很多企業都在做逆變器與家儲,新進入者大多沒有品牌形象,也沒有未來洞察能力,也沒有海外渠道,只是因為暫時短缺而開始做。劣質的產品一定會過剩,公司做品牌、服務、渠道,公司堅持做最優、性價比最高的產品。
技術層面:
是否有顛覆性技術,如固態電池、鈉電池等。儲能中,鋰電池在未來10年將長期占主導地位,其他鈉電池等有一定的補充,但不會主導。鋰電方面,密度越來越大,溫度適應範圍越來越寬等,儲能逐步走向智能化、數字化等。技術上迭代的風險還是有的,氫能等會蠶食一部分鋰電池儲能,但主流不會改變。核心是多少人做不可怕,到底多少人專業長期的做,符合自身形象的做是關鍵。
19、隔牆售電問題怎麼看?
隔牆售電涉及到整個電力體系的改革,屬於雷聲大雨點小,這種政策等不來,機會很小。我們要做的不是解決消納問題,電力市場改革是個很長的過程,核心問題是要跑的比同行快。
20、國內儲能市場因為終端用戶沒有成熟盈利模式,行業處於虧損狀態,最近有很多儲能利好政策推出,我們估計這方面也會有盈利開始,公司對這方面如何看待?未來公司會有何調整?
發電側和用戶側都沒有政策支撐儲能系統的盈利。我們的電力系統最終要由消費者買單,但目前我們的成本等等都沒有通過價格傳導到消費者身上,所以改革一定會到來。改革前提有兩個:1)消費者承擔一部分綠色能源的成本。2)政策要足夠科學、細節,確保儲能系統有最基本的收益。
21、能否把明年100萬台的目標按照出口國家拆分,歐美地區高端市場的毛利率水平?
50萬戶儲是自己電池配套,另外50萬是對外銷售。歐洲占比高,其次是澳洲,之後是東南亞,美國目前還沒有做好。逆變器毛利率暫時不能預測。
(調研紀要源於網絡信息平台,相關方如有異議可與本公眾號聯繫進行調整,如有不便,煩請諒解。感謝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