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目前國內外手術機器人行業現狀如何?國內有怎樣的發展空間?西南證券研究所所長助理、醫藥首席分析師杜向陽帶來「從直覺外科看國內手術機器人行業發展機遇」帶來了相關分享,以下是嘉賓部分觀點,掃碼即可回看全部會議內容!

掃碼回看完整會議




01



手術機器人潛力巨大 國內十年500億空間

機器人輔助手術是臨床醫學發展的一個里程碑,相對於第一代開放手術和第二代微創手術而言,機器人輔助手術有很多優勢。對醫生而言,抗疲勞輻射防震顫、包括它整個視野操作起來相對比較清晰、比較大。對於患者來說,機器人輔助手術創口比較小,恢復比較快,同時出血少併發症相對比較少,這是機器人輔助手術的幾個優勢。

在高難度的手術過程中機器人輔助手術還是非常必要,同時現在也在多個場景逐步拓展。2010年以前,以直覺外科達芬奇為主的腔鏡手術機器人遙遙領先,後續在泌尿科,婦科、普外科領域逐步滲透。這些年來以骨科手術機器人、泛血管手術機器人、經自然腔道手術機器人等多個產品也在不同的手術領域進行了商業化。目前機器人輔助手術呈現一個「萬馬奔騰」的趨勢。我們也看到,從2020年到2026年,全球的手術機器人行業從超過80億美金的規模,我們預計未來行業增速能夠超過25%,規模有望超過300億美金的體量。

手術機器人行業尤其在美國整個商業模式還有技術壁壘構建了行業最主要的競爭優勢。從整個商業模式去看,海外的手術機器人一方面通過「設備+耗材+服務」的模式,它比純耗材或者純設備的模式要好。不光賣整個設備加耗材收入,同時還有服務維保的一個固定收入。從壁壘來看,手術機器人壁壘其實也是體現在一些技術的難點上。以主從遙控操作機器人為例,它在系統包機械臂上還是有很多難點。系統方面體現在控制系統、視覺臨場感主從控制等等。機械臂包括操作手臂的構型,遠心機構、手術器械的這些關鍵技術。技術的壁壘或技術的難點其實也決定了整個臨床的優勢所在。臨床的一個相對比較優勢也是決定了整個產品的商業化的核心關鍵點。

這些技術也是一個多學科的運用。目前國內國產這塊也是相對有一定的差距。未來我們認為手術機器人可能跟大家現在提的最多的包括像人工智能,AR等等技術會產生一些融合。根據frost&sullivan的數據,國內2026年整個手術機器人的規模有望超過250億元,複合增速可能超過40%。

我們自己也通過模型做了一個測算,到2030年腔鏡手術機器人以及關節手術機器人的滲透率達到8%和12%,整個手術量根據量價做了一個測算,國內腔鏡的機器人未來整個規模體量有望超過250億人民幣的體量,關節手術機器人有望達到65億的體量。基本上按照腔鏡手術機器人和關節手機器人比例關係去推算,國內整個手術機器人的體量未來有望接近500億體量,也就是跟現在整個規模30億不到,未來看2030年是差不多10年20倍的潛力。



02



國內外手術機器人市場規模

國內目前手術機器人保有量其實相對來說還比較小,200台不到。全球差不多有6000台,美國差不多貢獻了一半以上。國內保有量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小,尤其是像13年以前每年裝機量基本上就是小几台數量,未來保有量有望逐步爬坡。全球腔鏡手術機器人根據預測2026年差不多在180億美金,國內市場腔鏡手術機器人體量也很小,預測是從20億達到了150億人民幣的體量。除了腔鏡手術機器人以外,其實還包括像骨科手術機器人、泛血管手術機器人、經自然腔道手術機器人以及經皮穿刺手術機器人,這些細分領域相對會小一些,最大的還是腔鏡手術機器人。

美國腔鏡手術機器人的商業模式去看,一個是設備、耗材,另外服務和系統。2020年整個美國腔鏡手術機器人耗材占比達到了58%,系統占比20%,服務占比達到17%,耗材占比其實也是在持續提升。關節手術機器人的趨勢跟腔鏡手術機器人有點類似,服務占比相對會略低一些。

圖片來源:西南證券

未來潛力來看,國內未來10年我們跟美國做一個比較,它的潛力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大。無論國內的腔鏡手術機器人還是關節手術機器人增長潛力還是相對比較明顯。我們做了一個測算,比如說未來國內腔鏡手術機器人、關節手術機器人達到美國的水平,市場空間相對來說還是比較高,測算下來差不多未來10年有20倍的一個潛力。國內的手術機器人我們的測算詳細數據,從整個應用領域、目標術式、機器人輔助手術量滲透率的逐步爬坡以及費用,我們最後測算了一個體規模體量。

手術機器人整個市場潛力比較大,它的壁壘其實在於產品是否能夠大規模的商業化。商業化決定性的因素包括它的整個臨床的比較、產品的迭代,適應症的開發、定價等等。從產品到前端,到後端的一些比較優勢。臨床比較包括像術前、術中、術後,臨床比較的一個決定性因素,也是來自於它的技術基礎。包括剛才提到了從機械臂到它的整個控制系統、影像系統也是決定了整個產品臨床比較優勢的核心所在。



03



20年100倍 「直覺外科」公司復盤

從直覺外科的發展路徑再去做一個復盤,我們可以看到公司的發展從聚焦軟組織的外科手術成為了腔鏡手術機器人的遙遙領先者。公司的發展其實也分了幾個階段,每個階段公司的產品都在進行迭代和更新,從05年到09年,公司推出了兩代;10年到14年推出了第四代;到17年推出了最新的達芬奇X系統。很明顯可以看到公司產品的逐步迭代,公司的複合增速也是非常快,公司股價的增幅也更加明顯。基本上大家可以看到整個股價應該說20年達到了100倍的漲幅,相對來說還是非常可觀的。

圖片來源:西南證券

公司的產品從泌尿外科到婦科、普外科的一個延伸,這三者現在是成為一個主導的術式。公司的體量從小几千萬的一個體量到超過40億美金。利潤體量也是達到了10億美金以上,相對來說過去20年收入利潤的複合增速基本上都超過了25%,相對來說還是非常可觀的。

同時大家可以看到公司的整個商業模式,或者它整個收入的構成占比也在逐步的演變。從最早的所謂的系統,整個產品做單一貢獻到現在比如說耗材到服務的收費。服務的收費和耗材基本上接近一半,未來整個服務收入占比也在逐步穩定在15%-20%的水平。可以看到公司的整個收入和利潤發展相對來說非常快,同時公司也在避免通過賣設備或者賣系統對它整個收入的波動,通過增加比如說經營租賃這種模式,相對來說對它整個收入會更加平滑。保有量美國還是主導,基本上占了全球一半的體量。手術機器人基本上直覺外科就代表了這個行業的一個現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