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章來源:中國青年報、青塔人才


要引進領域內的專家、高級人才,發達地區高校常以經濟優勢,給予上千萬元的科研經費、數百萬元的安家費和百萬元以上年薪。某種程度上,加劇了地區之間的人才差異。

南華大學,由原中南工學院、衡陽醫學院於2000年合併組建,2002年,核工業第六研究所併入南華大學。學校位於湖南省衡陽市——這座城市距離省會長沙300多里,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稱之為三線城市。加上其他原因,一段時間以來,該校人才流失成為常態——別說吸引高層次人才,就是現有的骨幹力量也難以留住。

近三年來,學校卻在與全國高校的「人才引進比賽」中,連續「逆風飛揚」,培養和引進高層次人才81人,其中青年優秀人才增加到41人。

南華大學到底為求職者提供了什麼待遇?學校多位教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出了「秘密」。

直接跟校長談待遇
兩年前的一天,在中部地區某部屬院校就職的楊飛博士突然接到了南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龍鼎新的電話。

之前,兩人多次在學術會議上碰面,對於公共衛生方面的研究常有交流。

這次,龍鼎新沒有客套,開門見山:自己所在的大學正在招聘院長,書記校長親自發通知,條件很「慷慨」。

1984年出生的楊飛是湖南邵陽人,東南大學博士畢業後幾經歷練,彼時已是中部地區公共衛生領域小有名氣的專家,擔任全國環境誘變劑學會等多個專業委員會的委員,原來所在的學校待遇不錯,也是領導看好的學科接班人。

去一個距離省會長沙300多里的地方高校工作?這是楊飛之前從未想過的事情。

楊飛認真翻看了南華大學的人才誠聘書,發現該校開出條件很不錯,比如說被學校評定為青年優秀人才的,基本上都有300萬元的科研啟動費,而且還有獨立實驗室。

「有點超預期,但我不確定,因為很多地方招人後也有不兌現的情況。」半信半疑之間,他按照誠聘書上的聯繫方式,給南華大學校長張灼華發了電子郵件。

張灼華當時正在參加全國兩會。但接到楊飛的郵件後不久,張灼華立即回復,並表示,希望開完兩會之後就見面聊。

很快,雙方在長沙見面。楊飛提到的待遇條件都得到了爽快的回覆,且張灼華校長直接提出:將其研究方向安排為核醫結合,包括輻射線粒體與人的重大疾病。

20多天,安家費到賬
2019年11月,南華大學歷史上第一次人才工作會議召開,同時發布《南華大學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實施辦法》。學校重新修訂高層次人才引進辦法,將引進的高層次人才劃分為學科頂尖人才、學科領軍人才、學科拔尖人才、青年創新人才、青年優秀人才等5個層次,配套300萬元至1000萬元不等的科研經費和一系列優厚待遇。

為了引進高層次人才,校長、書記等校領導,親自做工作,帶頭引才、薦才和舉才。在人才誠聘書中所附聯繫人,是該校黨委書記高山和校長張灼華。為了引進廣州的一名高層次人才,除校長、書記出面外,僅學校人力資源部負責人就跑了8趟廣州。

此外,人才引進有大量細緻的後續工作需要落實,引進來的所有專家,南華大學都安排了一名校領導對接,專家們的工作生活等所有事項,直通校領導。校長張灼華更是每周在食堂約一名高層次人才共進午餐,直接傾聽高層次人才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

該校還專門成立了人才強校工程指揮部,多個部門參與的聯席會議,掛圖作戰,一周一調度、一月一考核,以通報制度倒逼工作落實。每一個人才的引進後,諸如辦公用房、實驗室建設、配偶工作、孩子入學等事項,都有時間節點、負責這些行政工作的人完不成任務,點名批評,年度考核減分。

2021年引進的資源環境與安全工程學院教授畢磊,曾在日本國家材料研究所(NIMS)和沙特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KAUST)進行多年研究工作。他告訴記者,「(引進)過程給人一種尊重。在其他高校,我頂多與人事處處長聯繫,但在南華,我們可以直接跟書記、校長『談條件』。」

同年入校的教授何衛民,現已擔任化學化工學院副院長。他在採訪中告知,學校答應的待遇很快就全部兌現了。20多天就把安家費打到卡里。更讓他驚奇的是,他只需要面簽,其他事情都有人在「一條龍」負責。「在我了解的高校里,這很少見。」

根據本公眾號之前所發的招聘資訊,南華大學也是國內為數不多「送房」的高校。根據學校相關規定,人才服務期滿,住房產權歸教師所有。具體見

設備開銷不用科研經費承擔
6月下旬的一天,何衛民帶着記者走進他的實驗室,滿是自豪。「差不多300平方米,儀器設備,物料儲放,還有辦公間,都很充足。」

何衛民深耕綠色化學領域已有7年。

「它給你備好條件,讓你專心做科研,往前沖。」談起在南華大學的工作,何衛民稱,2021年2月28日來校報到後的一個月里,科研經費就到位。新實驗室在當年8月份交付使用,嶄新的實驗器材,明亮的辦公室、會議室......讓他很受鼓舞。

目前,何衛民團隊有5名博士後、兩名老師、5名在讀碩士、1名在讀博士。他每天幾乎都是忙到在晚上10點半左右才離開實驗室。

湖南長沙一所高校的海歸博士表達了青年科研人對實驗室的「情懷」。他表示,在高校和科研院所里,實驗室並非青年學者的標配,而是稀缺的。一個獨立的實驗室是一種學術身份認可的標誌,同時,它也是一個工作平台,意味着你有一個可靠的科研環境。

畢磊認為,高校實驗室屬於稀缺平台資源。「在其他高校,能有個30平方米的獨立實驗室就很不錯了。但南華大學一口答應給我100平方米。」他說,自己只需負責實驗室的設計,裝修、添置設備等則由學校一手包辦。兩三個月後,即可拎包入駐。

已在南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主持工作的楊飛對此深有感觸。作為有色金屬之鄉的湖南,重金屬的污染對人體影響為楊飛所關切。他需要一台專業設備做分析。來南華不久,他就獲得了這台期盼已久、需要耗費巨資的、測量生物樣本的重金屬含量的儀器(ICPM儀器),並且還是湖南省內第一台。

楊飛頗為興奮地介紹學校配給自己的200平方米實驗室,其中,配置的設備價值就有七八百萬元,而這些都不必從科研經費中開支。「你在其他地方未必能擔綱一線,在這裡我已經能做一條龍的科研了。」

何衛民教授(左一)在給團隊成員講解課題。

博士畢業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曾在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從事博士後研究的陳志明教授也感受了同樣「尊重」。陳志明的研究需要一台特殊顯微鏡,需要做超級計算的計算機工作站。報告打到張灼華校長那裡,立馬給他單獨批了400萬元的設備經費。除此之外,陳志明的團隊可以使用的科研設備總計價值高達2000多萬元。「很寬鬆的一個環境了。你可以盡心地幹活。」近年來,陳志明在多個國際著名期刊發表學術論文十餘篇。

南華大學人才辦副主任章求才透露,幾年中,學校將語言文學學院整體遷至雨母校區,騰出樓房建設科創樓,為高層次人才增加了2.29萬平方米實驗室空間。僅裝修,每平方米就高達6000-7000元。

關於實驗室,南華大學黨委書記高山有不同的體會——之前因為一個實驗室的建設拖延,他們千辛萬苦從外省引來的一位青年專家險些「流失」。

「那天恰好我請他吃飯聊天,就問問工作狀況。結果他猶豫一會兒才告訴我:已經準備走人,因為實驗室沒有到位,工作沒法開展。」高山說。大為震驚的高山現場決定:當天開工,最快時間落實到位,並親自監督進展。

眼見高山書記雷厲風行,這位藥學專家答應留任。一年後,他又推薦了自己的師弟來南華大學任教。

據了解,不到三年時間,該校具有博士學位教師從558人增長到793人。2021年,南華大學成為湖南首個獲批「國家創新引智『111』計劃」基地的省屬高校。

不催促科研成果
多名青年專家在接受媒體時表示,「科研之途寬鬆」,沒有校方對成果的催促。

今年35歲的陳志明教授說,校領導比較懂科研規律,不會只盯着你的論文數量。「會給你適當的幫助,而不是鞭打快牛。」

他的觀察是,學校更側重在行業老牌的期刊上看青年學者的論述,評估其在這個領域裡面的貢獻和成長。

陳志明教授(左一)在指導學生做實驗。

曾在沙特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工作多年的畢磊十分看重學校的平台作用。雖然在國外拿着超高的年薪,但畢磊並不滿意。「連一個燒杯都要到德國網購,然後浪費一個月。」他說,自己最喜歡眼下這種責權利清晰的邀約。

已入選美國斯坦福大學發布的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的畢磊,沉迷在質子導體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方向研究中。他期望在3年內完成所有科研項目,並邀請師弟陶澤天、侯傑兩位青年專家來學校任職。

據悉,在今年5月召開的南華大學第四次黨代會上,提出人才強校戰略絕不動搖:今後五年的目標是國家級人才35個,高層次人才260人;師資里博士占比要達到70%。與目前相比,這相當於翻了一倍。

高山表示,目前看學校的科研實力有了明顯提升。但發展是「一塊磚一塊磚壘起來的。」如何給人才更廣闊空間更有效的激勵,讓引進的數十名青年高層次人才逐漸成為學術大咖,為學校科研和高水平高校建設,打造堅實的增長極,仍是校方琢磨的重點事宜。

目前,學校還在招聘中

推薦閱讀:

1、SciHub Pro 9.0 版本再更新啦!更強、更便捷!

2、全網最完整的XRD技術介紹(155頁PPT)

3、超級實用的PDF工具合集,速藏!

4、史上最經典的Endnote的使用方法(PPT)

5、史上最通俗的HPLC基礎知識課件(PPT256頁)

歡迎大家加入「二知了資訊交流2群」。如果想入群交流,可以掃碼或者加小編微信Summereight,告知想要加入群,小編拉你進群。

誠信邀請:技術交流、課題組宣傳、項目組以及企業技術、會議、招聘信息發布,我們願意為你誠信服務! 聯繫郵箱:erzhiliao@126.com。

-------- END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